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屯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复杂系统人因设计的概念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B.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像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

    C.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学校应尽早普及网络安全教育,让儿童学习更多的网络素养。

    D.话剧作品《百合花》近日在我市宣布公开售票,第一场将于下月26日确定在水上大戏院首演。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作品有《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曾凭借《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

    C. 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语言精练,以自己对历史的深层思考,把史实、传说及个人想象贯串起来,总结出可以作为历代统治者记取的教训。

    D. 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议论韩、赵、魏“赂秦而力亏”,齐、楚、燕“不赂者以赂者丧”,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出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________多取于山水、花草等,借以抒发个人性灵,间亦_________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具有文心、诗情、画意,区别于工匠画、院体画等,以它特有的________。同时,文人画也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文人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与书法的关系密切,历代皆有文人画家_________,成为名传后世的书法家。文人画有它特殊的审美标准。画家不仅要在画之范围内用功,还须在画之外提升主体精神的文化品位。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王维的画作受到极力推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先河。画作重水墨,轻艳丽,强调神韵,追求画里画外的那股妙趣,达到所谓妙不可言之境地。

    A.体裁 含有 别具匠心 笔精墨妙

    B.体裁 寓有 独树一帜 妙手丹青

    C.题材 寓有 独树一帜 笔精墨妙

    D.题材 含有 别具匠心 妙手丹青

  • 4、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   风云/紫嫣红

    B. / /   序井然/浩繁

    C. / /   不及防/而就

    D. / /   见不鲜/赋诗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辨证揣摩暮鼓晨钟格物致知

    B. 禀承噩梦无事生非固步自封

    C. 含盖担搁浮想联篇若即若离

    D. 告罄撤消顾名思义兵慌马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着不同文化给 自己的磨难。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 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月7日(1918年)。我的生日。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②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③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做一个人类学家,首先要学习离开自己的技艺,让自己的习惯和思想暂时退让 给他对一个遥远的世界的期望。像李白说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④“离我远去”的技艺有多种。一些人类学家要求自己身心都要离开自己的文化一段时间,另一些人类学家则通过他人的间接描述来“神游”于另外一个世界。作为集体的人类学 家共同体,区别于其他思考者的特征,正是一种文化精神意义上——而不单是个体肉身意义上——的“离我远去”。不是说人类学家要抛弃自我,成为疯子,而只是说人类学家的“自 我”表达的是一种“非我”的艺术,这种艺术使人类学家获得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经验,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的局限性。

    ⑤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有的是时间的隧道,有的是空间的距离。他们去的时间,是已经流逝的过去;他们去的空间,是一个“非我”的世界。因而,人类学家不以肉身的离去为目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心灵,超越自己的文化,领略人如何可以是人同时又那么不一样。人类学家不一定要追求对遥远的文化的求索,不少人类学家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在本土研究中,“离我远去”的意思,转化为与自己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暂时陌生感,转化为一种第三者的眼光,它让我们能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主人”——我们本身。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学家的肉身没有被自己搬运到别的世界中去,但他们的心灵却必须在一个远方寻找自我反观的目光,在一个想象或实在异域中寻找他者相对于“我”的意义。

    ⑥近代以来,人类学家要培养的那种“离我远去”的习惯,针对的是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现代性。他们希望从被观察的边缘人群的“当地观点”出发,来展示众多与近代的世界不同的小小世界,体会这些“小传统”的力量,从而反观逐步渗透到整个世界的“大传统”——现代观念体系,我们将这里追求的东西叫做“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选自《人类学是什么》

    1对第①段中引用马林诺夫斯基日记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研究中会遇到的困境。

    B. 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都会“离自己远去”。

    C. 灰暗的笔下流露出人类学家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困惑哀怨。

    D. 引出下文所有人类学家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客观原因。

    2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凡都”的表述是否矛盾?

    3第④段中加点词“非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对“离我远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孝通的田野工作属于“离我远去”的技艺中身心都离开的类型。

    B. “离我远去”能力的养成必然让人类学家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C. 不管是通过时间还是空间,“离我远去”的关键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D. 本土研究中人类学家的“离我远去”是指去到由想象产生的异域。

    5综观全文,概括人类学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价值。(3分)

    6阐释第⑥段中“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内涵,并推测人类学追求“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目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的不同景观。

    (2)《赤壁赋》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丰收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苏轼一生坎坷,但心胸旷达。他留下的著名诗篇《定风波》中,开头两句“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不惧风雨,舒徐行步的从容镇定。

    ②水天相连相映的美景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苏幕遮》中的“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又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起飞,______”。

    ③“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常用铺陈和排比的手法来摹写事物。如《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

    ④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它不仅体现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中,也体现在陆游《书愤》颈联“___________”的欲报国而不得的悲愤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则耻师焉”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等生活作对比,其中写所奏之乐与人们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的酒虽浑浊,而“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

    (2)魏征敢于直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唐太宗治国应善始善终。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苏轼的《江城子》中由“____”开始入题记梦,写自己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以梦境作结,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 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 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 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2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虚写苏武。请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奉使(节选)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候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选自《说苑》)

    南越列传(节选)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选自《史记》)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岖:同“崎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C.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D.尉,秦设置的县一级的武官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在获奖感言中说:“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坡的警惕。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