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窥侍 冗繁 掰开嘴 死于非命
B.凭掉 殓衾 不作声 风烛残年
C.侍婢 藏匿 倒栽葱 惊心动魄
D.攫住 娇横 敢死队 束手就擒
2、对《相信未来》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坚定地相信未来。
B. 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下列对联涉及对有关人物的评价,请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 )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②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⑤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A.①蒲松龄 ②苏轼 ③杜甫 ④岳飞 ⑤诸葛亮
B.①吴敬梓 ②苏轼 ③李白 ④袁崇焕 ⑤刘备
C.①吴敬梓 ②辛弃疾 ③李白 ④袁崇焕 ⑤刘备
D.①蒲松龄 ②辛弃疾 ③杜甫 ④岳飞 ⑤诸葛亮
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
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气象台消息:在强寒潮的影响下,23日早晨,辽宁锦州,河北张家口沧州等地的12个观测站气温跌破历史。
B.没有证据表明,通过电子屏幕获取知识的一代,创造能力比阅读纸质书的人差。电子阅读或许更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C.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明年宏观调控政策时明确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行减税政策。
D.在《水浒》这部作品中,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明线以“忠”“义”二字贯穿全书,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 董
阿 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故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家读书的,搜寻故旧。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我们是放学后去玻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物。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这和大清律有关。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一八四〇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清朝三百年,如果贸易的意识健全,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文化上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 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 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一些古董方面的知识。
D. 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
【2】文本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
(3)在《赤壁赋》中,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地用制作衣服的材料来暗喻高洁的品行。
(2)韩愈在《马说》中提出,如果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也可能陷入“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境遇。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刘裕那样收复失地、驰骋沙场的豪情壮志。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舍生取义”的精神“________”,普通人也会有,只是“________”。
(2)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开篇以带有蜀地方言色彩的感叹词“________”表示出惊叹,接着又用“________”四字直接点明蜀道之高险。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强调学习须专心。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并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其中。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乘着一叶扁舟于浩瀚无涯的江面,随波飘荡,自由自在的情景。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文言文中“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非不甚严也”一句,其意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句是“___,__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②翻译家楚图南,他的名字化用了庄周《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__,___”。
③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①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②,老气尚轮囷③。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原意为“盘绕屈曲的样子”,此处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冥冥”即指昏暗不明,首句点名天气、节令,更是为了营造氛围。
B.寒食在清明节后一天或两天,此节禁烟火,只能吃冷食,故名寒食。
C.颔联拟人,“争”字写出山泉猛涨之势,“傍”字状出寒雨中花瑟瑟发抖之态。
D.诗歌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艺术性强。
【2】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体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分别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1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姜绾,字玉卿。弋阳人。成化十四年进士。由景陵知县擢南京御史。弘治初,陈治道十事。又言午朝宜论大政,毋泛陈细故,皆报闻。二年二月,南京守备中官蒋琮以芦场事下绾覆按,琮嘱绾求右己。绾疏言:“琮以守备重臣与小民争利,假公事以适私情。用揭帖而抗诏旨,扬言阴中,胁以必从。其他变乱成法,厥罪有十。以内官侵言官职,罪一。妒害大臣,妄论都御史秦纮,罪二。怒河闸官失迎候,欲奏罢之,罪三。受民词不由通政,罪四。分遣腹心,侵渔国课,罪五。按季收班匠工银,罪六。擅收用罢闲都事,罪七。官僚忤意,辄肆中伤,罪八。妄奏主事周琦罪,欺罔朝廷,罪九。保举罢斥内臣,窃天子威柄,罪十。”事下南京三法司。既,复特遣官覆治以奏。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祖生衔向切骨。时向方监后湖黄册,祖生遂揭向、锦实侵湖田。诏下法司勘。勘未上,而琮为绾所劾。于是琮、祖生及吉合谋削锦籍,谪向官,复逮绾及余濬等,赴京论鞫,皆谪为州判官。绾谪判桂阳,量移宁国同知,迁庆远知府。斩剧贼韦七旋、韦万妙。其党纠贼数万攻城,绾坚守,檄民兵夹击,破走之。东兰诸州蛮悉归侵地。总督刘大夏奇其材,荐为右江兵备副使。思恩知府岑濬逐田州知府岑猛,绾献策总督潘蕃。蕃令与都指挥金堂合诸路兵大破贼,思恩平。绾条二府形势,请改设流官,比中土,廷议从之。寻引疾还。俄起河南按察使,寻复以疾归,卒于家。
(选自《明史·姜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B.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C.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D.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朱元璋奉行以孝治天下。
C. 法司,明清时以吏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D. 量移,古代公文用语。多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至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姜绾履职尽责,积极进言。担任南京御史期间,他先是陈述治国之策十件事,后又说午朝应当讨论重大政事,不要泛泛陈说琐事。这些都得到皇帝的答复。
B. 姜绾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弘治二年二月,南京守备太监蒋琮因芦场事件交由姜绾复查,蒋琮向姜绾求助,但姜绾不为所动,反而上疏列举蒋琮十条罪行。
C. 姜绾遭受报复,因此被贬。姜绾弹劾蒋琮没有成功,反而遭到蒋琮的报复。蒋琮与陈祖生、刘吉等人合谋反扑,姜绾被逮捕到京城审讯后,贬为桂阳判官。
D. 姜绾颇善用兵,破贼有功。任庆远知府时,他斩杀大盗韦七旋、韦万妙,击退其党羽,受到刘大夏赏识。后与潘蕃一起指挥各路兵马大败贼寇,平定思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琮以守备重臣与小民争利,假公事以适私情,扬言阴中,胁以必从。
(2)绾条二府形势,请改设流官,比中土,廷议从之。寻引疾还。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光谱抗病毒物发挥了关键作用;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她率团队研发了世界首个基因疫苗;2020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她奋战在战“抗疫”一线。29年来,她始终冲锋在前,于危难之际挺身担当,她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材料二:被誉为“大地之星”的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评价:“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
青年的择业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职业选择,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