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岳飞的刚正不阿与秦桧的阿谀奉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当地人民发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起了一座海上新城。
C.两个天南地北的朋友聚在一起,侃得天昏地暗。
D.他这番啼笑皆非的言论令人大跌眼镜。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②奥运火炬在我所在的城市传递时,我看到热情的市民朋友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③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⑤国庆节,我去北京旅游,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在故宫不期而遇,真是太让人欣喜了。
⑥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3、下列哪一名人的籍贯非“天府之国”?( )
A.司马相如 B.陈子昂 C.杜甫 D.苏轼
4、下列对《锦瑟》中用典的相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暮春而鸣,以致口中流血,其血变为碧玉。
C.“沧海明珠”,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D.“蓝田玉”,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冬时节,雁栖湖畔,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金黄的柳树、别致的建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成景线。
②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③几十年飞云掣电一般过去了,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让远隔万里的人们“鸡犬之声相闻”,将人类发展的进程调整到同一节奏上来。
④今天留存下来的古桥,多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寥寥无几。
⑤在韩国,教育支出跟家庭收入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鱼龙混杂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⑥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 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
李竟恒
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周人的《尚书·吕刑》中,尤其强调司法的审慎:“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司法中的疑罪,采取赦免从无原则。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
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一次是有人在东郡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笞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谳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正是秦朝的这种严酷司法,最终导致“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路上遇到一半的人都被判定犯罪,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亡命者。
汉儒继承了先秦主流的司法思想,反对秦朝法律文化。《礼记·王制》:“疑狱,汜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赦免处理。汉代儒书《孔子家语·刑政》也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者赦之”,主张疑罪从无。汉儒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主张:“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即疑罪从无是仁政的司法要求。汉儒刘向在《新序·杂事第四》中曾经记载一个寓言,据说魏国有疑罪,一半的司法人员主张应该做有罪推定,魏王便请教大商人陶朱公。经陶朱公启发,魏王意识到应该“狱疑则从去”,于是“梁(魏)国大悦”,确定了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因而获得民众的拥护。
这些汉儒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对汉代的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宣帝时廷尉于定国,学习儒家《春秋》,接受了儒的价值观,所以“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这位司法官员虽然没有实践疑罪从无,但却践行疑罪从轻,比起秦法的有罪推定传统来说,是一种明显的改善。
相比于秦朝的有罪推定,儒学的疑罪从轻、疑罪从无思想都是更合理的。当然,从轻和从无二者之间又有高下之分。明代人梅鹫在《尚书考异》中就指出,“罪疑惟轻,贤人以下。忠厚之事,圣人似不止此”,意思是罪疑从轻原则,只是一般儒者就能主张的水平,而疑罪从无,才是真正圣人的司法思想。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9.2.28)
【1】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的“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中的“赦过与辜”以及《周礼》中对“幼弱、老耄与蠢愚”的赦免主张,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重视审慎的特点。
B. 从《左传》所引的《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内容可以断定,夏代的宁纵勿枉的司法体系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精神的萌芽形态。
C. 周人的《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的说法,这表明当时非常重视司法的审慎,对司法中的疑罪采取从轻从无的审理原则。
D. 《尚书·吕刑》提到了“五刑”“五罚”,审案体系较为完备,因此汉代的孔安国在为其作注时,明确指出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汉代以前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B. 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式,以大量的儒家典籍和史书材料来佐证观点,论述语言平实而周密。
C. 文章在论述汉代司法思想特点的时候,强调了汉儒的主张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观点。
D. 文章结尾对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的高下进行判定,可以彰显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爱气质。
【3】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的一项是( )
A. 如果避免以有罪推定为司法思想底色的做法,就会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B. 如果对有疑点的案子加强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好恶对断案过程的影响,使结果趋于公正。
C. 如果能坚持遵循“疑罪从去”的断案原则,就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仁政思想,更可能获得民众的拥护。
D. 如果能够辨清“从轻”与“从无”的高下之分,就能丰富司法思想的内涵,为实现圣人之政打好基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比喻论述以地事秦的危害的四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浪淘沙
(1)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写梦中为“主”现实是“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在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______”的形势之后建议转入反攻,而他认为大国难测,“____________”,所以建议应当谨慎追击。
(2)荀子《劝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有道德修养的读书人必须广泛学习并每日自我省察的论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轰鸣。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寒冷的秋雨之夜,一床温暖完好的被子特别宝贵,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家的被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写任凭小船飘在江面,表现了夜游赤壁的自在洒脱。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变得更加悲凄、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成都府(节选)
杜甫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①乾元二年(759 年),肃宗初立,局势未稳。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本诗作于诗人初到成都之时。②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二句写成都城市风貌、物候特征,表现了城市的富庶繁华与气候温和。
B. 三四句从听觉角度写城市的声色之娱,喧嚣嘈杂令诗人心生不悦,无所适从。
C. “鸟雀夜各归”用拟人手法描写诗人眼前所见,间接表现自己内心感受,情景交融。
D. 结句诗人联想到自古羁旅之人,将自己置于时间洪流之中,扩宽了诗歌的意境。
E. 全诗时空交错,既写城郭、星空等空间景物,也使人觉察到黄昏至月升的时光流逝。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巢谷,字元修。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古代民间学堂,与庠、序同义,而国家最高学府称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
B.金石,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交情可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C.乡闾,古以25家为阊,12500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后代指家乡。
D.夷,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谷博学多才,能文能武。他秉承父学,又跟着士大夫读书,后到京师考取了进士;但因喜好武艺,又转而习武,不过最终没能通过武科考试。
B.巢谷乐交豪杰,重诺守信。他与韩存宝交情深厚,教其兵书,助其谋划平定泸州蛮扰边之事;存宝触罪,他受其所托,将银两交到其儿子手上。
C.巢谷志节高尚,情深义重。苏家兄弟在朝为官,他不去攀附;他们遭贬谪,士大夫、亲友不相往来时,他却徒步万里探访,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D.巢谷一生坎坷,志笃行坚。他怀才不遇,还曾受朋友牵连而避祸江淮;他想去海南探访苏轼,不因年老体病、路途遥远及苏辙劝阻而动摇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2)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5】苏辙作《巢谷传》的原因有哪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湖北秭归县一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商场,也经常看到每当老人拿着手机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扫健康码时,惹得工作人员不耐烦。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教授陈友华说;"二维码是老人面临的不便之一,在出行、就医、购物等众多领域,老人也常因为新技术受到限制……"
有关部门计划就此召开座谈会,邀请老人、健康码等技术服务人员、商场超市等业界代表参加。请你为其中一方代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