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那群孩子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边不吱声了。

    B.事故的隐患已经越来越明显,工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

    C.老钱虽然退休金不高,但儿女孝顺,月月给钱,所以他也能过上游手好闲的好日子。

    D.中国足球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早就奠定了胜局。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催生了我国在中程干线客机市场占有率。

    B.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原因,是由于激发了大众文化心理的共鸣。

    C. 国家层面第一个网约车监管法规出台,给予网约车合法、规范发展。

    D. “五水共治”为以“美丽滁州”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响了头炮。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入(qiè)            步(kuǐ)          涌(bèn)          讪讪(shàn)

    B.木(nè)             水(lù)            暧暧(ài)            量(diān)

    C.一眼(piě)        诚(qián)        带(xié)          (cèng)

    D.一眼(piǎo)       怨(mái)          (bǔ)            溪(shàn)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燕国陵之耻除矣:被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眼泪

    C.则秦未可也:亲爱

    D.秦王复击轲,八创:遭受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曲词、曲子词等。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单调、双调、长调。词的流派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 新月派是现代白话诗的重要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理论主张是闻一多的“三美”主张: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C.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按国别分为十二策,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

    艾青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帆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谈述着

    从古以来的

    航行者的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

    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

    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也爱那白浪么”“而我却爱那白浪”既点出了“我”爱白浪,也有希望别人爱白浪的意味。

    B.“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写白浪的凶恶态度和行为的结果,表现了白浪毁灭力量的强大。

    C.“没有一刻静止”,写白浪永不停歇的状态,也写白浪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安于平静的性格。

    D.“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提问,中间叙述、评价,结尾解答,结构完整,也带来了形式上和节奏上的双重美感。

    B.诗歌中的两处破折号,相当于表示注释的括号,其间的部分是对“爱那白浪”的原因的说明。

    C.诗歌虚写了白浪“啮啃岩石”和制造“悲惨的故事”,实写了把“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手法巧妙。

    D.“也”“更”“但”“而”等词语的使用,既有强调作者的态度的作用,也能够增强抒情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修身时很注重自我反省,《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劝学》中有“___________”,荀子认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达到“___________”的境界。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慨叹生命短促,自然永恒。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6)《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7)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8)“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句描绘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漫步在浔阳江头,仰头看到天空的那轮明月,不禁吟诵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________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2)《登高》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忧己忧国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且病身衰颓而戒酒。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 10、根据语境补写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丝竹”指音乐,《琵琶行》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慨叹被贬后与音乐绝缘,《陋室铭》中刘禹锡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陋室清静而无乐音烦扰。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辛苦,以及农家夫妇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

    (3)《静女》中一位娴静而美好的女子与男子约定相会,却“___________”,令男子“_____________”,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快乐。

    (4)苏轼《赤壁赋》中,洞箫的声音哀婉悠长,连绵不绝,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意境相似。

  • 11、默写

    ①樊哙曰:“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

    ②……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

    ③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

    ④真的猛士,______  ,__________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②本诗写于大历四年(769)春,当时诗人从四川辗转而来,欲投奔友人。③徐孺子:一般抬徐稚,东汉时期名士,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世人推崇。④谢宜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朓。他文辞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遂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李诗颔联“引”字写大雁懂得人情,把诗人愁心带走;“衔”字写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

    C.杜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情感基调沉郁,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D.杜诗“诗接”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朓,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2】比较两首关于登岳阳楼的诗歌,试分析情感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①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 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②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③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与被刑。……悲夫!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田忌善而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那样。

    B.齐使田忌而往   将:领兵。

    C.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去:到。

    D.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善战者因其势利导之   (2)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1)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   (2)吾还也

    C.(1)庞涓自知智穷兵败,自刭  (2)令秦武阳为副

    D.(1)遂成竖子名   (2)因击沛公于坐,杀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孙膑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1)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4)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5)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6)暮见火举而俱发。

    A.(1)(4)(5) B.(2)(4)(6) C.(2)(3)(5) D.(3)(4)(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智胜对手,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B.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乘胜追击,但终因过于自信,而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术思想,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联系自身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