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秦穆公,都位列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最常见的说法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文公。
B. 春秋时期天子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
C.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D.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戏剧《雷雨》的作者是下列哪一项( )
A.老舍
B.曹禺
C.巴金
D.鲁迅
3、下列的语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 )
A.陈华发言后说:“这是我的一点拙见,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B.今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家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C.本公司拥有高级上海师傅,专业定制西装、洋服、旗袍,欢迎垂询。
D.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离死别,黯然销魂,姐妹俩不禁潸然泪下。
②他还是个孩子,犯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不要太过责备。
③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④听说留学国外的儿子生病了,姨妈非常担心,但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序,与上文衔接最紧密、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大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⑤②①④②
B.④③①⑤②
C.⑤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西洋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摘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材料二:
古代的婚姻只是为了延续家族和祭祀祖先,完全以家族为中心,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社会的。延续家族与祭祀祖先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就重要性而言,祖先祭祀更重于家族延续,即为了使家族延续不辍,祖先崇拜可以说是第一目的。因此,缔结婚姻成为子孙后代对祖先的义务。独身及无嗣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即孟子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古代的婚姻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因此婚姻关系对于家族关系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个人。通过上文所述,在缔结婚姻时,男性的直系尊亲属拥有绝对的主婚权,子女没有婚姻自主权,也不难理解婚姻对于家族维系的重要作用,因此主婚权必定牢牢掌握在父权手中。他的意志可以命令子女与任何人结婚,社会与法律都承认他在此方面的权威并予以强有力的支持。
而这样的婚姻关系,导致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夫尊妻卑。在家庭关系中,夫拥有绝对权威,妻依附于夫而存在,又由于婚姻缔结的实质目的更多是为传宗接代。这种差等反映在夫妻分工上表现为男主外、女主内,妻主要负责育子、做饭、洗衣等工作,其中包括妻对夫的服侍。反映在法律上表现为夫与妻适用法律的差等。例如,法律严格限制财产权,妻在财产方面只有行使权,并无自由处分权及所有权。以告诉罪为例,妻告夫则治妻干名犯义罪,诬告则处绞刑,即使妻告夫与人通奸也不例外,夫告妻则不成立干名犯义之罪。又如殴打罪,在夫妻相殴的事件中,法律完全根据尊卑相犯原则来处理,对妻采取“加重主义”,对夫则采取“减刑主义”。此外,无论是否有理由,无论情况有多么危急,妻都不能进行自卫。凡此种种,都是男尊女卑、夫尊妻卑原则在法律实践中的体现。
此外,在女子出嫁后,便是加入夫家,参加夫家的宗教活动和经济活动,而对其父母和其他亲属降服。尽管她在形式上仍与母家的亲属保持固有的关系,但实际上亲疏关系已发生很大变化。她对父母及其他亲属降服(女子未嫁与男子同服,出嫁则为本宗降服,除祖父母及曾祖父母不降外,为其他亲属皆降服一等。本宗为出嫁之女亦降服一等),她的家属对她也降服。这种变化使得她与原本家族的亲属关系由亲而疏,同时亲属的范围亦趋于缩小。
大体说来,婚姻制度作为延续家族、祭祀祖先的手段,完全服务于家族,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含义。
(摘选自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乡土社会自给自足、无需与外界交流或发生人口流动,所以人与人之间大多相熟。
B.由于乡土社会中所应对的外界环境没有变,所以通用经验可以通过代际传承延续下来。
C.材料中费孝通认为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族的机体在大小和结构方面是固定的。
D.古代的婚姻只是为了延续家族和祭祀祖先,因此独身及无后被认为是不孝的行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作为事业组织,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具备氏族长期性的特点。
B.费孝通在文中解释了使用“小家族”这一概念的原因,“小家族”更能准确地描述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社群的结构性质。
C.在论述“中国的家”的特点时,作者一再强调“乡土社会”这一概念,表明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乡土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
D.女子出嫁后,便是加入夫家的家族,与母家的亲属基本没有再保持形式上固有的关系,亲属的范围也在缩小。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男女本人的爱情及共同生活不是宗法婚姻的目的。婚姻的订立及成立,不待本人的同意。婚姻是由支配男女的族长或家长主持的。
B.“七出”之条,多为由于妻子的行为而影响夫家的伦常秩序及一般生活秩序,集中体现了夫妻地位的不平等,是男尊女卑在婚姻法律关系上的反映。
C.传统的主流社会表彰的多是孝女、贤妻与良母,女性只能把自我价值依附于家中男性,尤其是丈夫与儿子身上,祈望妻以夫荣或母以子贵。
D.因为婚姻关系对于家族关系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个人,所以婚姻是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主婚权牢牢掌握在父权手中。
【4】费孝通认为,中国夫妻一般不流露两性间的感情,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家庭社群所引起的结果,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唐代诗人张籍在《离妇》一诗中写道:“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结合材料二阐述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哀体现在哪里?
7、名句默写
(1)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如月亮,它可以在《短歌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主题;也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中作者“_______”的途中的伴侣。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 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采用远景勾画及动静结合的方式写出乡村之宁静祥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3)寒山转苍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去逐船流。
(6)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6)《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8)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通过对比天气,表现收麦季节弄人的心情起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10)《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歌行》中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写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补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中 的 空 缺 部 分 。
(1)范 仲 淹 的 《 岳 阳 楼 记 》 中 写 了 湖 面 上 的 烟 雾 完 全 消 散 ,月 光 一 泻 千 里 后 ,又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 句 动 静 结 合 地 描 绘 了 月 光 映 照 湖 面 的 奇 妙 景 象 。
(2) 《 赤 壁 赋 》 开 篇 , 描 写 苏 子 与 客 泛 游 赤 壁 下 , 饮 酒 、 诵 诗 的 三 句 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1、(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陶公旧宅
白居易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去五百年”“目想心拳拳”,诗人对陶公无限的怀念中流露出浓浓的惋惜之意。
B.“古村落”“旧山川”紧扣诗题,展现了陶公旧宅环境的古朴,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
C.本诗“篱下菊”“墟中烟”化用古诗句,以陶渊明笔下的经典意象描摹现实景象,自然贴切。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内容丰富而语言浅近,通俗易懂。
【2】苏轼《和陶饮酒》借“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道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这种崇敬之情在本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①;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篮舆:轿子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候:等候
B.麾而去之 麾:挥手
C.不能致也 致:招致,约请
D.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 弥:整,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4、请以“不,这不是我想要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