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均能表明范增遇事急躁的一组是(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范增起,出,召项庄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A.
B.
C.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了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 ④②①③⑥⑤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③①④②⑥⑤ D. ③④⑤⑥②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
B.智能手机取代了钱包里的一切,人工智能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这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时代。
C.能够不断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的问题却目不见睫。
D.运动中及时补水,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既是运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手段,又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保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 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而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 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 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 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 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 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 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7、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自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写出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深谷中的蛟龙听了箫声飞舞起来,独处孤舟中的寡妇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讲述自己嫁为人妇后的生活时说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代女子命运大多有其相似之处,《诗经·氓》中女子在婚后多年,也是操持繁重家务不辞劳苦。表达该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以反问的形式回答作者“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并由此引出下文叱咤风云踌躇满志的曹操形象。这个反问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10、根据要求填写下面横线上的诗句。
(1)《诗经 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 ,_____。
(3)《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史论文章往往借古讽今。《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登楼、登峰每多感慨,登高必忧,多为常态,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中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登高之作,谢朓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有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而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此典故,显得贴切自然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释仲殊
一昨丹阳①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②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注】①丹阳:江苏镇江,唐代京口为丹阳郡。②千秋桥:东晋平北将军王恭镇守京口,在城楼上建造万岁楼,下有千秋桥,寓意“千秋万岁”,并建有楼阁式石牌坊,石拱桥横跨漕河之上。
【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怀古题材的诗歌,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之情。
B.首联写丹阳郡的王气黯然消沉,以往豪华兴盛之地,如今都已凋谢,变成荒丘,化为尘埃。
C.颔联写父老乡亲们提起晋朝的往事记忆犹新,然而身穿的服饰与相近的唐代都不一样。
D.“唐代”“晋朝”“万岁楼”“千秋桥”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给人一种历史感,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思考。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末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盖,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2)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赏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令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
注释: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笃:深
B.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怪:责怪
C.狂走者累日 走:奔跑
D.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抗颜而为师。 我欲因之梦吴越。
B.至无雪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愈以是得狂名。 举匏樽以相属。
D.其可怪也欤!其为不敢也决矣。
【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其不白是也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浅陋,因而不敢担当老师的名誉。
B.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能自高自大,当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
C.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世俗之人都诋毁他。
D.柳宗元虽然委婉的拒绝了韦中立拜师的请求,但是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是持赞成态度的。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享誉世界的“籼型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正是靠着这种“泥腿子”精神,多下田,深扎根,我们的田野种出了最美庄稼,一次次圆了增产梦和丰收梦,为中国梦增添了一抹抹亮丽色彩。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2020年09月30日刊发了扶贫干部詹先彬的文章《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
材料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身处新时代,说土并不“土”,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土”产生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