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阿坝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B. 进也好,退也罢,这都不是问题,怕就怕做事首鼠两端没个准主意,耽误了时间不说,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

    C. 当年襄阳一别,倏忽已有十个年头,昨偶然接到您寄来的手书,获悉您一切安好,真所谓空谷足音,我喜不自胜。

    D.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全球股市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春节又称“过大年”,其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西晋文学家。他的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C.稽首,为“九拜”之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天,拜神,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D.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由司马迁所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B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形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坚持梦想,战胜困境,必能成功。

    C初唐四杰指卢照邻、王勃、骆宾王、杨炯。

    D.《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早期代表作品,塑造海燕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②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节选自《蹇叔苦师》)

    (注释)①管:钥匙。②潜:秘密地,这里指秘密地派出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师以袭远___________

    (2)公____________

    (3)又何___________

    (4)肉食者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真不知马也

    B.若潜师来   何

    C.郑必知之   肉食者谋

    D.无所   学时习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4试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曹刿和蹇叔二人身上的相同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 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免职归家。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认真观看下面漫画,完成下面问题。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2)点明漫画寓意。40 字一60 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不亦君子乎

    马作的卢飞快

      何似在人间

    箫鼓追随春社近

    《陋室铭》中渲染陋室的恬静气氛且反映主人淡泊心态的两个写景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文学类文本阅读

    鼓手的遭遇

    (波兰)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

    ①我爱我的鼓。我用一根宽带子系着鼓,挂在我的脖子上。我的手指已把鼓槌磨得铮亮。我常常背着这面鼓走,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咚咚声。因为我的手已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这面鼓的了。一旦这面鼓沉默下来,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

    ②一天傍晚,正当我精神抖擞地敲打着这面鼓的时候,一位将军走到我面前。他衣着不整,上身穿件短上衣,没有扣扣子,袒胸露怀,下身穿的是一条衬裤。他跟我打了个招呼,干咳了一声,接着便赞扬起政府和国家来,最后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您总是这样不停地敲鼓吗?”

    ③“是的!”我高声回答,同时敲得更有劲了。“为国争光!”

    ④“说得对。”他点点头表示赞同,但显得有些忧心忡忡。“您还要这样长时间地敲下去吗?”

    ⑤“是的,将军同志,只要我还有力气!”我兴奋地回答。

    ⑥“噢,好小伙子!”将军夸奖我说,同时伸手挠了挠头。“你能这样敲多久呢?”

    ⑦“一直敲到死!”我自豪地大声说。

    ⑧“嗯,嗯……”将军感到惊诧,他沉默了片刻,思索着什么,随后又转了话题。“已经很晚了。”

    ⑨“晚只是对敌人而言,决不是对我们。”我大声叫嚷说,“明天属于我们!”

    ⑩“说得很好,很好。”将军表示同意,但有点恼火,“我指的是时间已经很晚了。”

    ⑪“战斗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的战鼓将不停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将军,您可以信赖您的鼓手!”我怀着一名真正的鼓手的高尚的激情,振臂高呼起来。

    ⑫将军嗫嚅地说,“是的,确实是这样。”说完,他朝自己的帐篷走去。我独自一人留了下来。但是,孤独更增强了我作为一名鼓手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责任感。我心想:________这种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充溢了我的心灵,我竭尽全力把鼓点敲得更急,更响。

    ⑬夜已深沉,我用青春的全部热情,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献身于我的光荣劳动,只是在鼓锤击鼓间歇的时刻,我才听见从将军的防水帆布帐篷里传来的弹簧垫的哧溜声。有人仿佛在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后来,在将近午夜的时候,在帐篷前面,隐约出现了一个白色身影,这就是身穿睡衣的将军。他的声音有点嘶哑。“所以,这个……您的鼓还要继续击下去,是吗?”他说。在这夜静更深的时候,他还到我这儿来,真是使我感动,他真正是战士的慈父啊!

    ⑭“是的,将军!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要击鼓,我的天职和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求我这样做,我保证战鼓长鸣!”

    ⑮将军咬了咬牙。我以为,这是因为他感到冷的缘故。后来,他瓮声瓮气地说:“好,很好。”说完就走了。

    ⑯很快,我就被捕了。执行这项命令的巡逻队一声不吭地包围了我,从我的脖子上摘去了战鼓,从我精疲力竭,冰冷的手中夺走了鼓槌。谷地里一片寂静。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告诉我,逮捕我是执行将军的命令,罪名是暴露目标!

    ⑰当我们走过将军的帐篷时,我清楚地听见了一阵阵响亮的鼾声。

    (选自《读者》2019·13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第三人称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

    发展

    将军来询问情况,委婉表达希望鼓手停止敲鼓,未果。

    高潮

    (2)

    结局

    (3)

     

     

    2请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旦这面鼓沉默下来,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

    3联系上下文,将⑫段中“我”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4文中多处为鼓手最后被捕的遭遇埋下伏笔,请从文中找到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5请分别从鼓手和将军的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 10、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挑食,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曾经的味道?究竟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现在,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⑤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在电影《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离开以后,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

    ⑥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⑦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文章,说说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内容。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离开以后,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

  • 11、读点“无用之书”

    张业修

    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

    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股》《如何理财》等等。反之,那些不授技能的书,都属于看似“无用的书”。

    ③人要生存,必然要学谋生的技能和手段,就得读“有用之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若把读有用之书当成读书的全部,或对“无用的书”心存芥蒂,就有失偏颇了。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但如果读书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精神的需求,就可能被名利所牵引控制,变成一个精神空虚、了无情趣的人。

    ④就我自己来说,书读得不算太多,但却自小就喜欢读些无用的书,记得上小学时,课余时间,最喜欢看《黄继光》《董存瑞》《穆桂英挂帅》等小人书。上中学时,抽空就爱看《红楼梦》《西游记》等长篇巨著。为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净读这些无用的书,将来怎么考上大学?”在学校,也没少挨老师批评,有几次因自习课上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不仅被骂得“狗血喷头”,而且连借来的书都被没收了,害得我只好东借西凑,才把图书馆的罚款交了。

    ⑤从学校毕业以后,在阴差阳错中,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当上了“账房先生”。这样一来,就导致专业不对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反倒是平时所读的那些“无用的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场。在我看来,多读点“无用的书”,起码有四点好处:

    ⑥可以养心。人生在世,身体需要滋养,心也需要滋养。养心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而这些东西常常来自那些看似无用的书。正如叶曼在《智慧人生》一书中所说:每一本书的写成,每一本书的流传,不论古今中外,它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大都是作家一生的经验及智慧的精华,集合在一本书上,所以看书就等于吃维他命。

    ⑦可以怡情。倘若能排除杂念,静静地于文字间穿行,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份忧伤哀愁;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份潇洒豪迈。有了这些感受,方能真正体会到读书中所拥有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畅快、惬意、情致与乐趣。

    ⑧可以增趣。人生若无趣,即使物质生活再富有,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趣从何来呢?一方面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另一方面,则要从妙趣横生的“无用之书”中来。静静地读那些“无用的书”,才能让生命的闲暇在诗情画意中悠然流淌。

    ⑨可以益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看似“无用之书”,实际上最有用。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得到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人民日报 》______年09月08日 18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有用之书”指的是哪类书?“无用之书”指的是哪类书?

    3文章第⑤段与⑥⑦⑧⑨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4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读有用之书,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需求。(句中“或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读它,可以彻悟人生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 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里的微感动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