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政府表示,对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B. 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C. 自古以来,清正廉洁的官员都不会以权谋私,虽然平时生活清贫,但他们因为坦荡无私,就没有水落石出的顾虑,更没有半夜敲门的担心。
D. 在学校的百日誓师大会上,九年级同学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表达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陛下、朕、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B. “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 “燕子来时新社”,其中的“新社”就是指春社日,古时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
3、下列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C.《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河中石兽》给我们一个启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矣。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浊(zhuó) 掷(zhì)笔 剽(biāo)悍 心无旁骛(wù)
B.逶迤(yí) 请帖(tiě) 伛(yǔ)偻 锲(qiè)而不舍
C.怂(sǒng)恿 伫(chù)立 逞能(chěnɡ) 惴(zhuì)惴不安
D.腼腆(diǎn) 砭(biān)骨 啜(chuò)泣 强聒不舍(guō)
5、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夙夜忧叹
(3)庶竭驽钝 (4)至于斟酌损益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选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选文中追忆了自己以往经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伐的决心。
B.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对自己人生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委以重任、白帝城托孤。
C.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选文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二十一年的经历和北伐准备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恩和效忠之情。
【4】有人认为选文第一段的内容与全篇表文的主旨关系不紧密,应该删去。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给乌兰诺娃①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 ①乌兰诺娃:著名的苏联芭蕾舞女演员。
【1】找出诗中描写芭蕾舞舞姿特点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2】“人体在太空里游行”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诗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7、三、综合性学习
教师节到了,你所在班级将举办“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题目。
【1】将下面调查报告内容填写完整。
标题:关于我校初三老师工作量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
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直接访谈。
【2】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分别写一句话,送给下面的老师。
(1)英语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以上庆祝活动,请你再为庆祝教师节设计两个语文活动项目。
项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同行十二年,________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
(4)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钟鼓乐之。
(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8)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9)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
(10)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1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将士们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控股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巅峰的智慧。棋史上有不少留名千古的妙手,如“镇神头”、“闲着妙手”、“耳赤妙手”……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木讷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之一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为什么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却成了世界第一?十多年前,我看到上述报道,困惑不已,近日似有所悟。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300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年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少年姜太公、鳄鱼、石佛……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追求妙手,势必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完全呈给了对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成功的诱惑,同样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往前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景,顾不得停一停,听听心灵的呼唤。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人生会更加灵动。
追求51%,是含蓄之美。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美妙至极。国画“留白”,也正是画家苦心经营的地方。于无声处听到惊雷,方为艺术的高妙之处。
追求51%,是一种智慧。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实力、声望达到顶峰,转而悟出万物盈虚之理,发现了圆满的害处,将书斋取名“求阙斋”,有意自损,化解了官场的险恶。历代很多与他功业相似的人,因追求圆满,反而极度亏损。盈虚之理,何等精微。
51%,极拙,极淡,却有着“大成若缺”的智慧,“真水无香”的境界。
【1】题目“人生控股51%”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引用李昌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
(2)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10、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定前行
格雷格・S·里德
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三平,放学回家的孩子们都会路过尼科的富前,尼科羡慕地看着他们一路说笑着走回家去。他多想像他们一样,但他的哮喘病(更准确地说,医生们开的治疗哮喘的药)让他虚得根本没办法去上学。他知道孩子们每天换下校服后会到外面踢球。他不想被困在房间里,于是他拿起球,跑到厨房。
“ 妈妈,我能出去朋友们玩一会儿吗? ” 小尼科问道,胳膊下夹着球,“ 求你了,妈妈!” 但他祈求的眼神并未说服妈妈。 “ 对不起,” 妈妈回答,“ 你的身体太虚弱,不能出去。 “ 你需要卧床休息。 ”
“ 求你了!” 这个小男孩还是试着想说服妈妈。
“ 不行,我希望你回到床上去。 ” 妈妈态度很坚决。
尼科意识到他的祈求是徒劳的,只得回到房间,顺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不列颠百科全书》。双手抱着重重的书,这个充满渴望的小男孩回到自己的房间。他甩下球鞋,跳上床。这本《不列颠百科全书》让他可以超越房间的局限,踏上旅程。这本书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新世界。他读到了很多内容,涉及许多遥远的国家一一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地方,例加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宇宙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星系,等等。对于一个八岁的男孩来说,这些发现令他非常兴奋。
于是,尼科抓起一支笔和一张纸。那一刻,他的命运改变了。他开始幻想世界实际游历这些国家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他可以品尝那些异国水果,见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且非常有魅力的人。他还想象着自己站在世界最高峰。“ 那该是多棒啊!” 他心想, “ 我可以像丁丁一样,来一次神奇的冒险。”他想象自己成了一名登山送动员、飞行员和太空探险家,他甚至潜入海洋最深处去寻找遇难的船只。
一想到各种可能性,他就止不住地兴奋。他用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的“ 遗题清单”一一他想在自己生命结束前完成的事情。其中包括:
成为一名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乘火箭进入太空站,并在那里生活;去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游历并探索一百个以上的国家;进入海底,在泰坦尼克号上享用午餐;成为一名登山运动员,爬上世界最高峰;与西班牙公牛一起奔跑;成为一名百万富翁;成为一名摇滚明星。
尼科从未放弃过他的梦想。在写下它们的那一刻,他就有效地将它们变成了目标。有时候,他到半夜也不睡觉,一心想着这些他一生中要做完的事情,想着外面的世界在等着他。
大多数孩子都会有一个梦想,或是某个疯狂的想法,但他们通常很快就会忘记,或者让梦想被其他东西偷偷取代。但尼科不是这样。他的父亲是一名辛勤工作的卡车司机,他不想让儿子日后失望,于是对他说:“ 你有哮喘病,眼睛近视,而且数学成绩不及格。由于这些原因,你是无法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所以,不要再浪费时间去幻想了。 ” 当然,小尼科也感到失落,尽管父亲说了这些话,他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冒险。
时至今日,34 岁的尼科已经完成了遗愿清单上的 8 个目标,剩下的 2 个也快要完成了。 14 岁那年,他成立了第一家公司;18 岁时,他攒够了去洛杉矶实现他摇滚明星之梦的钱(虽然父亲依旧不认同他的梦想,但母亲很支持他,尼科自己也从未放弃过);20 岁时,他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但对于尼科来说,生活的意义始终在于它的奇妙性,而不是对物质的追求。精于理财让他成了一名千万富翁,并能够用自己的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一个梦想便是做一名宇航员(他花了 300 万美元接受训练,又花了 2700 万美元完成了飞行)。
尼科还有很多奇特的经历,这些经历甚至远远超过他的遗愿清单。例如,他在法属圭亚那一座古老的监狱睡过觉,还在埃及的金字塔里待过一夜。
【材料二】
《恰到好处的挫折》编辑部征稿要求:
本编辑部将要推出《恰到好处的挫折》丛书, 征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告诉我们,人生 由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构成,而应对这些意外的方式完全取 决于我们自己;最伟大的人取得的最大成功,与他们遭受 的最大挫折仅有一步之遥;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慢脚 步、喘口气并采用新视角,我们就有多大可能从折中找到 机会。
阅读上面材料,请你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定前行》一文向《恰到好处的挫折》丛书编辑部写一段推荐语。 (不少于 120 字)
11、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1】试分析文段①在结构上的作用。
【2】阅读全文,说一说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具体分为哪三个时期,请分别概括。
【3】试分析文段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
【5】积累链接:我们从花开花落感知岁月流逝,从草木枯荣体悟时序变迁。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请默写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物变化的句子。
12、历史上,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更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的佳话流传。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请以“守护心灵的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等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校名,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