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为迎接G20峰会的召开,省市领导实地踏看了浙大路、高速杭州南入城口等地,考查了西湖区街容街貌和入城口整治情况。
C.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2、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说》《陋室铭》中,“说”“铭”分别指古代的一种文体。“说”一般是用韵的,“铭”是叙事兼议论。
B. 《二十四孝图》和《无常》都出自鲁迅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后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钱塘湖春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苏东坡”。
D. 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雪”是词牌名。
B.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①之于班固②,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③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④。”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释)①傅毅:字武仲,东汉辞赋家。②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③班超:班固的弟弟,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④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自古而然(________)
②武仲以能属文(________)
③鲜能备善(________)
④家有敝帚(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是以各以所长
A.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以激怒其众(司马迁《陈涉世家》)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 人 善 于 自 见
【3】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6、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按要求答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综合运用
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
材料:2:调查中,9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
8、默写。
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蒹葭》)
②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④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⑧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⑨《过零丁洋》一诗作者用双关的手法概括了自己难忘的两次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
⑪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驭马挽弓、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17分)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④ 。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1】依照第②③段段首画线处的表述形式,在第④段段首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说出该段所写的光污染类型及其成因。(不超过20字)(2分)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第④段划线句子“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中的“长期”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3】结尾划波浪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4分)
【4】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至少3条)(5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 ,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áo( )翔。
【1】给加横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荆( )棘áo( )翔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木槿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木槿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②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小弟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③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④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⑤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⑥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⑦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⑧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⑨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⑩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⑪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⑫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⑬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⑭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⑮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文的主题。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⑧段中画线词“颤颤地”的含义。
【3】按要求赏析语言。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从修辞角度赏析。)
【4】文章以“好一朵木槿花”为题有何妙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经历了轻视——惊喜——欣赏——期待的过程。
B.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独立成段强调作用,强调了木槿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木槿的高度赞赏。
C. 作者将前后对木槿的认识和情感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令文章曲折有致。
D. 全文语言华丽,但感情真挚自然。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不出不在: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拟一个含有“声音”一词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