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到对面那家店看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的物资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2、世界政治风云变幻,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战后形成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新的世界格局﹣﹣﹣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3、有学者对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统计,仅 1901 年至 1910 年间,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 7 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 4 种,波兰亡国史 3 种。编译者们旨在( )
A.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B.激发国民学史热情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加强亡国历史宣传
4、新中国成立后党调整了农村政策,农民的生活日益丰富。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是从农村吹起,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党在农村的政策分别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下图中的货币是( )
A. 人民币 B. 欧元 C. 美元 D. 日元
6、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设置伊犁将军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
A. 活字印刷术 B. 造纸术 C. 指南针 D. 交子
8、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过:“有一个人名突出于其他人之上,今还在人民的追怀中被尊崇的,那就是拉克希米·拜依,她是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她死于战斗之中。”那场战斗
A.使章西免受殖民统治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C.是反英印度民族大起义 D.她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9、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
A. 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场“商业革命"突出表现在
A.商人的出现
B.大量集市的出现
C.纸币的出现
D.商帮的形成
11、某一战役对进一步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盟军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起到重要作用,“某一战役”指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保卫大武汉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2、博物馆讲解员描绘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土壤土质虽不好,但这儿的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她介绍的遗址可能是 ( )
A. 半坡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周口店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13、“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他发现了
A.微积分原理 B.杠杆原理
C.物种不断变化 D.万有引力定律
14、由如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15、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俄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B.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D.通过改革,确立了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6、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 德、意、奥匈三国结成同盟国集团 B.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 凡尔登战役具有决战性意义 D. 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7、“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该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北大西洋公约》
18、国际主义的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于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革命纲领( )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
B.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C.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
D.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
20、下列历史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伊利亚特》 ——荷马 B. 《兰亭序》 ——“正书之祖”
C. 《法西斯细菌》——夏衍 D. 《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21、“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22、城市见证历史变迁,读下图,填出相应的序号。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 。
(2)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
(4) 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23、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24、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在________口号下创办的企业。
25、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__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____,两极格局形成。
26、和平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现今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最初由 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2)唐代高僧 东渡弘扬佛法,为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27、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28、__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__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__、电车、____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
29、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30、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1)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少数民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3)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促成了 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庆典是什么?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将重工业成就和交通运输业成就各举例。
(5)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32、分别列举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的表现?
33、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情况。
34、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2)材料二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是如何“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这一事件对这个岛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3)材料三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强国之路上是如何成功解决国家分裂的困扰的?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4)材料四中所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五: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5)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
材料六: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6)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
(7)上述材料的大国的崛起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国现代化有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