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下列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是
选项 | 因 | 果 |
A |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B | 西欧城市兴起 | 强化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
C |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 欧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D | 巴黎公社失败 | 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
A.A B.B C.C D.D
2、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之相关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柏林危机”的爆发
B.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两极格局结束
3、“1917年俄国……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冲击下缓缓打开……”你知道这段话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吗(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萨拉热窝事件 C. 巴黎公社 D. 攻占巴士底狱
4、希特勒曾得意洋洋的说:“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的大三角……”希特勒所说的三个国家不包括( )
A. 西班牙 B. 德国
C. 意大利 D. 日本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一战) ③珍珠港事件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6、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由此可以看出: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C.世界总的趋势走向缓和
D.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7、罗超平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一文中指出,亚洲在1917年之前,出现三次反殖民侵略的高潮,其中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下列事件属于该次高潮的是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民斗争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8、宋太祖曾刻碑立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宋朝文人受到重视 B.宋朝重文轻武
C.宋朝重视发展科举 D.宋朝武将待遇较低
9、物理学家霍金等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框架中的奇点理论,证明了宇宙大爆炸奇点的存在。推翻了创立广义相对论者所提出的“宇宙中不存在宇宙大爆炸奇点”的观点。与霍金观点相反的是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0、秦朝的“万里长城” 闻名中外,明代又大规模修筑,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C.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D.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1、从下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 事 件 |
1980年 |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
1984年 | 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1985年 | 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88年 |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
1990年 |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
1992年 | 中国相继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
2001年 |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我国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2、读“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变化表。对这个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 | 英国人口(千人) | 城市人口(千人)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
1751 | 7390 | 1657 | 22% |
1801 | 10755 | 3488 | 32% |
1851 | 20879 | 11194 | 54% |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城市中环境污染加剧
C.“日不落帝国”初步建立 D.三角贸易加速了资本积累
1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南北统一 C. 统治者暴政而亡 D. 大运河开通
1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东汉末年
B.隋朝中期
C.唐朝中期
D.南宋时期
15、下图反应的史实是( )
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
B.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欧洲
C.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16、新华社新德里2019年7月15日电(记者姜磊)据印度媒体15日报道,近日持续降雨导致印度多地发生洪灾,目前已造成近50人死亡,440多万人受灾。大河既带来过灾难,但也成就了古印度的灿烂文明。以下不属于早期古印度文明的是:
A.农业文明
B.大河文明
C.工商文明
D.奴隶制文明
17、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南昌的是(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18、以下整个符合同一个时代,分处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彰显同一时代潮流的是
A.光荣革命独立战争 B.辛亥革命南北战争
C.南北战争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法国大革命
19、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下列选项不属于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古巴比伦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21、1895年,《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构想的提出,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2、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些军事集团的存在就会威胁着世界的安全。
23、1990年______(国家)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9世纪初玻利瓦尔领导拉美人民开展了反抗______(国家)殖民统治的运动。
24、“弱国无外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实力决定了国际地位。
(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______》的签署,使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取得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2)中国在______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3)慕尼黑会议上,______不得不接受英法德意四国对自己共同宰割的《______》。
25、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26、随着受____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_______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________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杰出历史人物。
(1)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敌斗志。
(2)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政治家 开创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先河。
28、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9、公元前3世纪___________(人物)开创了封建帝制,20世纪初,___________(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0、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3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概况。
3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局部战争的烽火愈演愈烈,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间是哪一年?同年,德国还强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哪个地区?
(2)二战中,日本对美国采取哪一军事行动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对付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于1942年参与签署了哪一文献?加入了哪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苏联是二战中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在二战中苏联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和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性打击,让二战出现重大转折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4)二战在哪年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对一战、二战残酷性和惨烈性的学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后又增设天文算学馆,培养数学、天文等科学人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引入西方的课程体系,所以它被视作中国近代学校的发端,同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到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共创办各类新式学校三十多所。
——摘编自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
材料二 1809 年洪堡出任普鲁士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内务部教育大臣。他依据“学术自由”与“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创办柏林大学,而当时正值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失利不久。洪堡的教育理念成为以后德国大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影响着欧洲近代高等教育。19 世纪下半期以后,随着技术高等学校的出现,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 19 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