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歌剧《马可·波罗》将于今年9月在意大利热那亚的歌剧院演出,取材于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中国的传奇经历。这一事件发生于我国的
A. 汉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
B.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奴的处境
3、《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一机械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罗尔特曾称赞这一机械“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法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这“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这一机械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凯伊 C.瓦特 D.斯蒂芬逊
4、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文中的“好办法”指的是
A. 发动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强占中国大片领土
D. 对华倾销商品
5、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会战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攻击柏林战役
6、下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
A.等级秩序的确立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D.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7、治世需要先进的思想理论,下列治世时期与思想理论搭配正确的是
A. 秦朝主要使用兵家思想
B. 汉初主要使用法家思想
C. 汉武帝时期主要使用道家思想
D. 唐朝主要使用儒家思想
8、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9、1935年2月,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在这首诗中毛泽东感叹道:“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这首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离开瑞金开始长征
C. 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改变被动局面 D.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一些国家乘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领导人有
①凯末尔
②玻利瓦尔
③甘地
④章西女王
⑤孙中山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11、下图是二战中一次登陆战的战役图解。这次登陆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A.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B.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促成二战迅速结束
12、图示法是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线索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对下面的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暂时的和平:雅尔塔体系 B.两强的对峙:同盟国与协约国
C.发展趋势:多极化 D.剧变:十月革命
13、李鸿章曾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李鸿章评说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不符合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是( )
A. 提倡人权高于主权 B. 退出《反导条约》
C. 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D. 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15、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某同学举办“新中国65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手持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有( )
①德国②美国③意大利④日本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1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 B.高速度,低失业率
C.全球化、信息化 D.改善生活缓和矛盾
19、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并将兼并的土地出租。再加上征伐新罗,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
A.推翻幕府统治
B.防止贵族争战
C.加强君主专制
D.缓和社会矛盾
2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南京是“起点”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南京大屠杀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解放
21、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
23、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4、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________;在欧共体基础上组成的国家联盟——________;直接使苏联解体的是________改革
25、1936年,日本 _____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______策源地形成。
26、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3年,________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________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发动______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___;取消农产品的________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________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7、斯大林模式:苏联在________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8、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29、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______________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30、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31、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有何进步?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新成果。
(2)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只用了6年。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3、指出英、法两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似的根本原因。与英、法两国相比较,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何特殊性?
34、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个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一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