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都有不小的发展,南方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江南地区经济较大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 人口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工具和技术
D. 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2、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你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独立宣言》的发表
4、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 两国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改革
B.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两国改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D.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5、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
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6、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还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材料表明
A.城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B.城市封建势力受到较大冲击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富裕
D.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欧国家形成
7、“方寸之间浓缩历史”。下图这枚邮票中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养鸡女》,其石刻艺术形象出自( )
A.涪陵
B.合川
C.大足
D.潼南
8、对《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
B.歌舞升平体现当时的太平和繁荣
C.描绘了开宴行乐情形
D.主人带头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
9、韩非子曾批评某学派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 道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儒家学说
10、抓住关键词语,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和关键词语“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苏联成立
11、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 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
A.一五计划 B.863计划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立国”政策
13、1883年年末,这个信奉“唯有最好”的人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在他的面前,他亲自设计和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正飞快地转动着。他是
A. 卡尔·本茨 B. 亨利·福特 C. 戴姆勒 D. 史蒂芬逊
14、中华传统文化各领域的杰出成就充分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下列对其“智慧”解读正确的是( )
A.《伤寒杂病论》创编了五禽戏,提出治未病的思想,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B.《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
C.《天工开物》是全面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工艺百科全书”
D.《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反映清朝的衰落
15、如图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路线图和描述泉州港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共同印证了泉州港( )
A.海外贸易繁荣
B.文化广泛传播
C.政治外交荣耀
D.航海技术发达
16、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 |
1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2 | 设内阁大学士 |
3 |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重文轻武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军机处
17、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决定,这一机构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汉代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的官职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司隶校尉
D. 刺史
18、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条约》
19、目前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开展,在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图片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当时广大的农民群众在情绪上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反对我们。这在苏维埃俄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这种特殊的……情况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因为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以上是列宁针对哪一政策的实行做的反思 ( )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俄国1861年改革
21、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2、《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________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
2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昌明,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现状是“________”;世界格局朝着________方向(趋势)发展。
26、元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727年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7、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________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________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________的瓦解,对维护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8、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882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____________分别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和刑狱。雍正帝设立中枢机构____,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30、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一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一
(3)使前秦土崩瓦解的战役一
3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
你对当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有何认识?
3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写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842年和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主张改革和革命的进步人士各一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五四运动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原因和国际意义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