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龙岩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国民党在九江、南京等地部署了重兵防守,据统计在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800余公里地段上的兵力约45万人。即便如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这场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 3、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断——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断中的台词判断,该影片为(  )

    A.《诺曼底登陆》 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4、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如图火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 5、人类早期的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以下哪个文明的发详地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巴比伦

  • 6、下列事物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车——蒸汽机——内燃机 B.汽车——火车——高铁

    C.煤炭——石油——核能 D.飞鸽传书——电话——互联网

  • 7、《大公报》记者萧乾回忆:“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5000年古老中国的重生。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他见证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 8、苏俄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这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 9、工业革命这一惊天巨变使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新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新的矛盾”指的是( )

    ①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③西方工业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矛盾   ④生产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④

  • 10、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D.团结一切力量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 11、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是

    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1916年,德、法展开了凡尔登战役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D.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

  • 12、中东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关键是……( )

    A. 印巴争端   B. 北约轰炸利比亚   C. 科索沃问题   D. 巴以冲突

     

  • 13、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行总统制,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14、茫茫的大西洋曾见证了“三角贸易”的罪恶活动。“三角贸易”中最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一段贸易航程是( )

    A. 欧洲—非洲 B. 美洲—非洲 C. 美洲—欧洲 D. 非洲—美洲

  • 15、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剧了民族矛盾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传播了中原文化

  • 16、某朝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只有“任官 维贤才”“量才授职”,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达到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一 切以程文(文章)为去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   B.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C. 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D. 清朝末年科举制的废除

  • 17、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全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8、2019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热播。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 19、二战后期,美英苏三个国家参加的某次会议,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至少在德国的前途、对日作战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慕尼黑会议

  • 2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农业

    D.商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美苏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北约

    苏联

     

    经互会

     

     

     

  • 22、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工业化:

    开始:1924年1月,________逝世。1925年,________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殴设想。从________年起,苏联开始进行________建设。

    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影响:由落后的________国变成了强大________国。

  • 23、(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莫斯科

    B.二战重要转折性战役发生地点:斯大林格勒

    (2)据图指出:德国东侵苏联的进攻路线有什么特点?

  • 24、《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 25、两汉时期,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东汉名医____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 26、______年,欧盟成立。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7、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______、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之后各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______的抗议,引发______危机。

  • 2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我们称他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史称“开元盛世。”

  • 29、《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__体系”。

  • 30、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华夫脱运动

    ①华夫脱党的成立:1918年,________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②华夫脱运动: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③结果: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________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 32、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

     

  • 33、材料解析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5)材料五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后期,《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两例)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