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嫁接活动总是在不断进行中。近代中国,有人想把欧洲的工业革 命成果嫁接过来,结果却难以成活,以失败告终。“嫁接失败”指
A.没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没有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D.没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
2、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产生的历史作用是( )
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②有利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③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④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图中官员怒斥国王的局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权利法案》颁布后
B.光荣革命后
C.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
D.克伦威尔时期
4、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和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的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5、2018年以来,美国挑起了中美贸易战,势必冲击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美国的所作所为与下列哪一世界性组织要求相违背(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国际联盟
6、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
7、下列条约中既有割地又有赔款的有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8、“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9、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
A. 八股取士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10、1848年以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里的“科学理论”是指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达尔文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1、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A. 列夫托尔斯泰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毕加索
12、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体系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的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世界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对比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C.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崩溃 D. 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14、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轻、重要协调发展
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15、“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 三国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6、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大规模的空袭,这场“20世纪最后的一场战争”的爆发说明( )
A.美国积极维护人权
B.美国在解决民族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
C.美国奉行霸权主义
D.美国积极配合联合国安理会的行动
17、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 十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19、2018年3月1日晚间在刚果(金)东北部发生部族暴力冲突,导致40多人丧生。3月30日,巴勒斯坦抗议者与以色列士兵在加沙地带边境爆发冲突,导致至少1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400多人受伤。4月14日上午,美、英、法对叙利亚发动空袭。这些事件说明,当今世界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D.联合国的作用日益加强
20、中国学生曾举行抗议美国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游行示威,美国的此种暴行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A. 海湾战争
B. 两伊战争
C. 侵越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21、____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83年,德国工程师____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____使用____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__、__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_____扩张,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_____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_____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_____。
23、牛顿的三大成就天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法律文件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6、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7、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 》被誉为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4)《 》的发表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8、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______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_的进程。
29、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要求填写序号)
30、重点:发展________。
31、伴随着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美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
(1)据材料一,“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好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三 人类文明演进坐标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进程》
(3)据材料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第二次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以美国新经济时代为参照,归纳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32、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明的精用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哪-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请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两例。
(5)21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请你写出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一例。
(6)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4、真理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根据要求,探究下列列问题。
【真理理之火不熄】材料一
(1)材料料一的四幅图片,反映了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实践之力力铿锵】
材料二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年版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2)据材料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看法?请结合两则材料料及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20年代俄中两国各一个成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事例,并分别指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
——⼽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3)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思想之光闪耀】
材料料五1848年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即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