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划破旧时代的夜空,更照亮新时代的航程,它在百年风雨中闪耀着理想的永恒光芒”,下面那部著作能更好的诠释这句话( )
A.《荷马史诗》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2、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3、《中国共产党党史史料》记载:“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经过一番斗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题意的决议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由此可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于 ( )
A.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七七事变以后
C.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
4、在下列文明交往的事例中,不属于暴力冲突的是
A.布匿战争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
A. 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B. 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C. “一超多强”的局面
D. 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6、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A. 埃以冲突 B. 叙以冲突 C. 约以冲突 D. 巴以冲突
7、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
A. 奥匈帝国 B. 保加利亚 C. 塞尔维亚 D. 罗马尼亚
8、17—18世纪,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或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美国 B.英国、美国、法国
C.美国、俄国、日本 D.俄国、美国、日本
9、“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他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材料中的“他”指( )
A.克伦威尔
B.林肯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0、在1971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一结果表明( )
A.中国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了成功
C.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11、如图发明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12、《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则材料描写的时期是
A. 西汉 B. 东汉末年 C. 西晋末年 D. 东晋后期
13、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请观察图片,回答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14、林肯在一场演讲中说:“当下吾等被卷入一场伟大的内战,验是否此国度,或任何肇基于和奉献于斯者,可水垂不朽。”该战争最大的意义是
A.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彻底实现了民族平等
C.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
D.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15、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俄国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促进了俄国的进步和发展
B.都废除了农奴制
C.都派遣留学生并创办科学院
D.都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6、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开始
17、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8、下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的破坏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19、1939年1月,党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领导国统区党的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是
A.王若飞 B.董必武 C.周恩来 D.叶剑英
20、《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反映是 ( )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政府的构建通过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方式实现
C.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公职人员通过选举的办法产生
D.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21、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22、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凡尔赛条约》:操纵会议国家及巨头:英国首相________、法国总理________和美国总统________操纵了会议,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会议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24、填空题。
(1)秦始皇实行的 ,钳制了思想发展;唐代出现的新式农具 ,提高了耕作效率。
(2)1936年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56年 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775年的 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991年 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25、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6、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________
①前期: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________运动
②中期:1922年,发生了农民________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③后期: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了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为“________”。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________制盐。
27、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要求填写序号)
28、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_______的一次伟大革命。
29、南北矛盾的加剧:
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领土不断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___________、西濒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
30、冷战的表现:军事上: —— 。
3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庆典是什么?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将重工业成就和交通运输业成就各举例。
(5)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32、一般说来,社会制度就是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对社会的规范性要求。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制度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度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的浮雕描绘太阳神将权杖交给汉谟拉比,体现了什么思想?同样处于奴隶制文明时期的伯里克利却在演讲中说“(雅典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说明雅典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制度文明在经济发展中产生变革。在工业革命进程中,随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什么制度逐渐确立?这一制度“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潜能”,这说明该制度 有何积极影响?
(3)制度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戊戌变法受到君主立宪体制的影响,哪一项变法内容“撼动君主专制,开民主风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这说明它受到了哪一政治体制的影响?
33、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 交往史实 |
西汉 |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
唐朝 |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
宋朝 | 设立市舶司;指南针外传;海路贸易兴盛 |
元朝 |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
明朝 | 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 |
清朝 | 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 |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时期对外交往密切的原因。
材料二: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外开放”给你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