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思想家李贽赞誉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创立中央集权制
②车同轨,书同文
③统一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广西 D. 内蒙古
3、隋唐时重庆地区经济发达,风光秀丽吸引了不少诗人,留下了不少佳作。下列诗歌中描写重庆风光的有( )
①《朝发白帝城》
②《征夫》
③《八阵图》
④《琵琶行》
⑤《晓行巴峡》
⑥《夜雨寄北》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⑥
4、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 清政府的扶持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由此可见(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农业工人失去了人身自由
D.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6、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
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
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海岛屿),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巳达4.6万人,而白人才2万人。同样,在法属安塔提克(美洲岛屿),到1700年时有4.4万黑人和1.8万白人。”中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
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引起了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
D. 导致了不同种族人口的流动
8、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 以重工业为中心
B.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C. 农业发展滞后
D.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进行
9、列举复习提纲,是复习历史知识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强同学列举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
提纲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把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④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⑤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⑤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③②⑤④① D.④②①③⑤
11、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作出的伟大创新 B.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都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12、《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则材料描写的时期是
A. 西汉 B. 东汉末年 C. 西晋末年 D. 东晋后期
13、“苏联的解体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过那么久的错误方针的实施,苏联最终覆灭。”导致苏联发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罗斯建立的是
A.三国协约
B.英法俄联军
C.三国同盟
D.英法俄盟军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 )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 三等级代表召开的国民议会
C. 制宪会议的召开 D. 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
17、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民主革命的历程
18、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商朝
B. 西周
C. 东周
D. 秦朝
19、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20、有学者评论说:当今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一道墙”被砌起.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对华贸易政策,就是在砌上这些墙。材料料观点:
A. 揭露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害
B. 认为全球化加强了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肯定了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推动
D. 批评了了全球化下的贸易易保护主义
21、城市见证历史变迁,读下图,填出相应的序号。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 。
(2)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
(4) 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22、19世纪,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3、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1)创立“拜上帝会”,反清农民运动——
(2)提出“扶清灭洋”,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3)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爱国运动——
24、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_______》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_______》、《_______》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5、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3年,________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________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发动______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___;取消农产品的________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________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6、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和刑狱。雍正帝设立中枢机构____,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8、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________、波兰等;亚洲的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9、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 》被誉为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4)《 》的发表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30、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31、为加速法西斯国家的灭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用史实加以说明。
3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结束,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多极化在加速发展,请说说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33、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与其它地区的文明一道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夏商周三代,是我国的青铜时代,我国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制作的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同在亚洲的两河流域文明也曾闪耀于世,在古巴比伦王国土地上,诞生的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什么?
(2)祖冲之不仅在数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同样突出,他制作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是什么?在欧洲,古罗马人借鉴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创造了自己的历法,这一历法后来成为公历的基础,它是什么?
(3)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的著名教育家是谁?在西方,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研究,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这位著名人物是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制・歧路】
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一部分开明人士”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列举该运动口号。列举该运动结果如何?有何积极意义?
【变制・寻路】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建立共和国”指哪一共和国?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一点即可)
【星火・指路】
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求是・领路】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标实行了哪一伟大决策?其中在农村和城市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
(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