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历史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通过这一历史文献的最可能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认为:“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各项表述中,与帕尔默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
A. 俄国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俄国革命实现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3、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下列选项中,对右边这幅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B.纳粹德国正对外疯狂扩张
C.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D.欧洲正在加快一体化进程
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代”的时期是 ( )
A. 20世纪40—50年代初
B. 20世纪70年代中期
C. 20世纪50一70年代初
D. 20世纪50年代初期
5、电视剧《海棠依旧》生动呈现周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已任,为国家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壮丽一生。下列外交成果与周恩来总理直接相关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尼克松访华
④中美建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夷(西方国家)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争端、挑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的一项政策是( )
A. 重文轻武 B. 重本轻末 C. 闭关锁国 D. 避战自保
7、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作品属于托尔斯泰的是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复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毛泽东认为“1922年美国召集的……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里的公约指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9、19世纪中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统一战争
D.民族解放运动
10、“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1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结合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最值得各国领导人借鉴的做法是
A. 林肯颁布《宅地法》
B. 罗斯福新政
C. 马歇尔倡导欧洲复兴计划
D. 杜鲁门推行“冷战”政策
12、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段镌刻在石柱上的文件,它的结语如是声明:“一部敬神的、正当的成文法律,由我——作为保护者的国王——汉谟拉比传授给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位于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3、“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上述材料中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指的是( )
A.两极格局
B.一超多强
C.政治多极化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天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依据所学知识请选出最能代表天水历史文化成就的一组是( )
A.天水宾馆——水帘洞 B.龙城广场——大象山
C.最早考古发现纸——麦积山石窟 D.轩辕广场——泰山庙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封建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以巩固资产阶级政权。下列文献作用和《权利法案》相同的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下图是美国的一本语文教材的目录,把课文按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编排、将200多年的历程分作六个主题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其中第4阶段的题目应是
1.文明的交汇(开始-1750年) ,共9篇课文。 2.国家的诞生(1750年-1800年) ,共8篇课文。 3.国家的发展(1800年-1870年) ,共8篇课文。 4.0000 (1850年-1914年),共12篇课文。 5.不满、觉醒与反抗(1914年-1946年) ,共8篇课文。 6.繁荣与保护(1946年至今),共10篇课文。 |
A.欧洲人发现美洲
B.一个世纪的殖民史
C.分裂、统一发展
D.大萧条的年代
17、“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此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伟大精神称为
A. 五四精神 B. 长征精神
C. 红岩精神 D. 井冈山精神
19、和平交住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下列史实中客观上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的有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③达·伽马远洋航行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2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他们”是指( )
A.英国
B.苏联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腾飞
21、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
|
|
开始国家 |
|
|
|
主要标志 |
|
|
|
重要发明 |
|
|
|
新能源 |
|
|
|
影响 |
|
|
|
22、俄罗斯的由来: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 )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3、“逢十纪念”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传统。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简表。(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4分)
时间 | 史实 | 意义(影响) |
1905 |
|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1914 |
|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
1954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64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
24、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黄帝被称为(_____________)。
26、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27、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 背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 |
阻碍因素 |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 |
世界贸易组织 | 建立 |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背景 |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 |
职能 |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 |
★作用 |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8、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______,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1)一战前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3)冷战时期分别以美苏两国为首成立的军事组织
30、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________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这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果:这次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主席。
31、(1)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言行被弟子记录在哪本书中?
(2)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个朝代?是哪一机构管辖?
(3)请分别写出台湾在古代和近代与大陆分离和回归的史实。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6)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发表了什么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什么?
(7)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3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在上述图片资料反映的发明创造中,哪些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图四的发明者是谁?
(3)上述图片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新时代?
33、请写出一战,二战,冷战期间形成的具有对抗性的军事组织.
34、纵观中外历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四:春风拂面,麦浪滚滚。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新华视点《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
(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3)材料三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这一“处方”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改革尝试?这一政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