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1917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 “十月革命”
B. “新经济政策”
C. “实现工业化”
D. “苏联新宪法”
2、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与这里的“精神”有关的是 (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西欧等级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罗马教廷
3、新中国成立后,促进我国在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的事件有( )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中共七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
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段话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 )
A. 均田制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奴制 D. 新经济政策
5、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你知道,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冲突最激烈的事件,应是下列哪一幅图片所对应的事件吗? ( )
A. B.
C.
D.
6、“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该条文出自( )
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
C.《同盟国家条约》
D.《欧洲联盟条约》
7、“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8、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 赫鲁晓夫改革 B. 匈牙利改革
C. 戈尔巴乔夫改革 D.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9、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行动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作风。下列党的决策,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决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③决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③②
1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著名战役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11、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能守其业,用才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能守其业”中的“业”指的是
A. 堕林粉
B. 荔枝园
C. 丹砂矿
D. 柑橘园
12、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 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 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 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D. 实现了战后各国的平等
13、“以人为本,能力为先”已成为当今学校的办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这一口号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哪一运动中( )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宪章运动
14、如下表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学习主题是( )
1949年 德国分裂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
1961﹣1973年 越南战争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A.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 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
C.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 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
15、20世纪初,欧洲国家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建立了两个军事集团,随时准备发动一场掠夺性的、破坏和平的战争,选出一个与另外三个分属不同集团的国家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16、清朝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军机处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册封五世达赖
⑤册封五世班禅
⑥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 ①④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17、从1918年到1919年,中国学生经历了从欢呼公理到抗议强权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新文化运动的进行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8、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 步入近代
B.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C.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D.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9、1912年4月14日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
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20、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1、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2、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__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______”。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______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__”,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24、如果说________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________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25、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_____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6、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______成立。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
27、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_》,规定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____年,中国政府收回包括香港岛在内的所有香港地区。
28、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象征和灵魂。
(1)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2)春秋时期思想家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对立面,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秦朝为巩固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9、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要求填写序号)
30、内战爆发:
过程:
(1)内战爆发:_______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________”。
(2)战争初期形势: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3)转折:
①措施:1862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_________》,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______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②作用: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结束:__________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_______________。不久,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31、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追溯历史渊源,回答以下问题。
(1)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是什么?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2)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得益于国力强盛,当时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显著表现有哪些?
(3)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
32、二战后,拉美经济曾出现强劲的发展,其原因有哪些?了解一下拉美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
3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4、美国,这个从殖民地中诞生的国家,史册中记载着辉煌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与奴隶制度的罪恶。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有人总结它的崛起利益于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同时,通过“新政”最终摆脱了危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演绎了一个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成为“世界领袖”。这就是大洋彼岸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国家。
(1)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两次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分别是什么?
(3)是谁领导了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请举一例说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5)纵观美国崛起的历程,请你谈谈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