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芜湖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领先位置,下列关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利用最新科技革俞发展成果 B.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

    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D.实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 2、“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五大

     

  •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

    B. 交子

    C. 指南针

    D. 造纸术

     

  • 4、学习历史要注重中外联系,横向比较。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九一八事变 ③德军突袭波兰   ④中共七大的召开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 5、“目前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段材料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

    B.地区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 6、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表格内重大事件和结论对应正确是

     

     

    重大事件

    结论

    A

    重庆谈判

    蒋介石真心和平

    B

    转战陕北

    奠定战略反攻基础

    C

    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D

    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A. A

    B. B

    C. C

    D. D

  • 7、地图(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

    D.反法西斯战争赢得胜利

  • 8、有学者说: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正式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侧重维护平民的利益

  • 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10、很多老一辈德国人认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对波兰的侵略行动)之前死去,他就会被作为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载入史册。”可见,纳粹党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是

    A.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 B.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D.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

  • 11、下图为丘吉尔在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丘吉尔这里所说的“胜利”应该是指( )

    A.摆脱经济危机

    B.反法西斯战争

    C.争霸世界

    D.抢占殖民地

  • 12、读书深入思考,通达真相、真理、真谛。右图是小明读过的众多书中一本,该书讲述的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3、为避免下图的悲剧重演,战后正式成立了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做出这一决定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 14、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应当归功于何人的提倡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 15、他的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他是

    A.巴尔扎克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拿破仑

  • 16、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所取代。这反映了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认同

  • 17、“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18、1843年之前,中国进口棉花、棉纱和白洋布的税率分别是24.19%、13.18%、29.93%。但在1843年后这三种货物进口税率降为5.56%、5.56%、6.9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 19、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是(   

    A.盛泽镇

    B.湖北汉口镇

    C.苏州

    D.广州

  • 20、小强准备做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为主题的演讲。他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与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明太祖废除丞相

    C.厂卫制度的设置

    D.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世纪,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_______________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____,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____,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22、新经济政策:实施者:________。过程:________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意义:促进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 2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________

  • 24、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3年,________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________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发动______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___;取消农产品的________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________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 25、妇女地位的提高

    选举权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就业权

    随着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平等权

    影响因素

    历史、____等诸多因素

    保障

    1979年,____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26、巴黎人民攻占______法国大革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

     

  •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1)一战前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3)冷战时期分别以美苏两国为首成立的军事组织

  • 28、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开始国家

     

     

     

    主要标志

     

     

     

    重要发明

     

     

     

    新能源

     

     

     

    影响

     

     

     

     

     

     

  • 29、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30、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东南地区。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局部战争的烽火愈演愈烈,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时间是哪一年?同年,德国还强行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哪个地区?

    (2)二战中,日本对美国采取哪一军事行动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对付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于1942年参与签署了哪一文献?加入了哪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苏联是二战中主要的反法西斯力量,在二战中苏联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和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性打击,让二战出现重大转折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4)二战在哪年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对一战、二战残酷性和惨烈性的学习,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 32、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规律。阅读《英国、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变化表》,回答问题:

    国家或地区

    1860年

    1913年

    1950年

    2000年

    英国

    34℅

    14℅

    11℅

    3℅

    美国

    19℅

    36℅

    55℅

    27℅

    发展中国家

    ——

    3℅

    9℅

    21℅

    —— 数据整理自《大国的兴衰》

    (1)186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4%,高居第一。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以来,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霸主。结合1860~1950年的美国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请问这对国际政治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 3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政府的一系列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做法,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为了反抗教士和贵族的不公平特权待遇,为了争取平等和应得的利益,他们共同奋战,整个大革命暴风骤雨,异常迅猛,足以表达第三等级的悲惨遭遇与强烈愤慨。

    材料二  经过人民的浴血奋战,残害劳苦农民群众的占据统治地位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个变化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也为欧洲体系的变革打开了局面。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等,财政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慢慢地,执政者开始逐渐致力于权力的集中与加强,也渐渐忽视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和心声,这意味着又把农民推到另一个火坑里。

    材料三  虽然法国执政者的改革去除了一些旧的风尚习俗,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但是,在不久的一个时期里,那些被废除的一些旧的东西,又在新的政权和社会里重新出现,这种状况是当时执政者万万没有预料到的,这也表明了这个所谓的新的政权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广大民众的美梦也落空了。

    (1)材料一、二反映出在法国大革命中充当主力军角色的是什么人?

    (2)据以上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