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霭(ǎi) 褶皱(zhě) 眼眶(kuàng) 消声匿迹(nì)
B. 冗杂(rǒng) 狩猎(shǒu) 蛮横(hèng) 接踵而至(zhǒng)
C. 蹿掇(duò) 堕落(duò) 萦绕(yíng) 络绎不决(yí)
D. 闭塞(sè) 羁绊(bàn) 彷徨(páng) 出类拔萃(cuì)
2、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引起诗人强烈的愤恨,所以说群童如“盗贼”一般,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厌恶之情。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C.《登高》首联是诗人首先看到的景象。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D.《登高》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前辈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和认真学习。
B.国家安定,人民团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随着指挥的手落下,乐曲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D.三月在依依不舍中还未走远,四月的脚步却早已纷至沓来。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眶(kuàng) 枯躁 戛然而止(jiá) 形将就木
B. 省(xǐng)察 枷锁 强词夺理(qiǎng) 风云变换
C. 拙(zhuō)劣 漫溢 挑拨离间(tiǎo) 轻歌曼舞
D. 绚丽(xùn) 镌刻 蛮横无理(hèng) 人情事故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一阵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雪团像松鼠似的,从那棵被月光照成银白色的桦树上滚落下来。短筒枪贴着树身,吐出火光,子弹打在墙上,泥灰纷纷掉在地上,潘克拉托夫他们运来的玻璃窗也被打得粉碎。
枪声惊醒了睡在水泥地上的人,他们立即跳了起来,但是一见房间里子弹横飞,又都卧倒了。
有人压在别人身上。
“你要上哪儿去?”杜巴瓦一把抓住保尔的军大衣问。
“出去。”
“趴下,傻瓜!你一露头,就会把你撂倒。”杜巴瓦急促地低声说。
他俩紧挨着躲在大门旁边。杜巴瓦紧贴在地上,一只手握着手枪,伸向门口。保尔蹲着,手指紧张地摸着转轮手枪的弹槽,里面只有五颗子弹了。他摸到空槽,便把转轮转了过去。
射击突然停止了。接着是一片令人惊奇的寂静。
“同志们,有枪的都到这边来。”杜巴瓦低声指挥那些伏在地上的人。
保尔小心地打开了门。空地上连人影也没有,只有雪花缓慢地飘舞着,落向地面。
森林里,十个人狠命抽着马,逃走了。
【1】文段一开始就写道“一阵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是谁放的枪?他们要破坏什么事?
【2】联系原著的前后情节,说说筑路过程中保尔他们还碰到了哪些困难。
【3】请联系选段,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2】请根据第三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有何重要作用?
【4】文中说明时间的推移,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应该是丰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独地度过。同学、老师、家长、朋友与你朝夕相处,鸟儿、花朵、风霜、雨雪和你不时相遇,山川、河流、湖泊、大海偶尔会有观赏,小说、散文、诗歌、戏曲常会与你共度时光……和你相遇的,有一些已成过眼云烟,有一些让你难以释怀,有一些开怀大笑,有一些让你低头沉思……
请你以“ 与我相伴”为标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