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二项是( )
A.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B.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
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的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D. 《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E.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下面对课文内容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章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因为作者善于描摹山水,而且在于作者的情思与客观的山水景物互相渗透、融会,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B. 《马说》一文通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不能知人善任的统治者进行了有力地嘲讽和鞭挞。
C.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五柳先生所写的传记。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D. 《过零丁洋》一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________、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画面。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 ”。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
(2)这段名言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
(3)本书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深刻含义,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补丁也开花
孙道荣
①拐角凹进去一段,就是她的舞台。她在这里摆摊织补,已经好几年了。
②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她,坐在凹槽里,埋头织补。身边的车水马龙,似乎离她很远。她很少抬头,只有针线,在她的手上不停地穿梭。
③这里原本是一个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城市西迁,这块地也跟着火热起来,到处是建筑工地。上她那儿织补的,大多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衣服被铁丝划了个口子,或者被电焊烧破了个洞,他们就拿来,让她织补下。也不贵,两三元钱,就能将破旧的地方织补如初。如果不是工服,而是穿出去见人的衣服,她会更用心些,用线、针脚、纹理,都和原来的衣裳一样,绝对看不出织补过。
④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百米,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都必经她的身旁,也就对她多留意了点。
⑤一天,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翻出来一看,胸口处被虫蛀了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也许她可以织补好。
⑥拿过去。她低头接过衣服,看了看,摇摇头说,洞太大了,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意义不一般,请你帮帮忙。她又看了看裙子,忽然问我,你妻子喜欢什么样的花?牡丹。我告诉她。她看着我,要不然我将这个洞绣成一朵牡丹,你看怎么样?我连连点头,太好了。
⑦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她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的,成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⑧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我往边上挪了椰。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⑨我好奇地看着女孩。她的稚气的脸上,已经三三两两冒出青春的气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的同学看到她的妈妈是个街头织补女。这出乎我的意料,我有个同学,就因为长相土了点,苍老了点,他的儿子从来不让他参加家长会,也不让他去学校接自己,男孩认为,自己的爸爸太寒碜了,出现在同学面前,丢自己的脸。
⑩我对她说,你的女儿真好。她看看女儿,笑着说,是啊,她很懂事,这几年,孩子跟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女孩嘴一撇,吃什么苦啊,你和爸爸才苦呢。忙完了手头的活,女孩拿出书本,趴在妈妈的凳子上,做起了作业。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去做作业。女孩说,我们要等爸爸来接我们,然后一起回家。
⑾她穿针引线,牡丹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骑了过来,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⑿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她终于将牡丹绣好了。那件陈旧的连衣裙,因为这朵鲜艳的牡丹,而靓丽起来。
⒀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后,蹦蹦跳跳地走去。
⒁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之处,曾经是一个补丁。
(选自《厦门文学》)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题“补丁也开花”中“补丁”和“花”的内涵,并分析其作用。
【2】揣摩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舞台”的意思,并分析人物的精神品格。
【3】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
【4】文章第⑨⑩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对表现“她”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5】“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这一细节描写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你探究织补女工和徐敏共同的性格特征。
2001年,徐敏25岁。那年,因一次意外,徐敏原本美好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高位瘫痪,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轮椅成为她的“身体”和“双脚”。遭此厄运,徐敏曾一度想放弃生命,但最终她选择了坚强。“因为身体残疾的缘故,我希望能找一份可以躺着做的工作。”2009年年底,徐敏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为“奇迹电动工具”的网店,专门销售五金产品电动工具。现在,“奇迹电动工具”已经是3钻卖家,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和一定的知名度。
(摘自新浪网)
9、按要求作文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