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羁绊(jī) 斡旋(wò) 缅怀(miǎn) 强词夺理(qiǎng)
B.虔诚(qián) 翌日(yì) 束缚(shù) 接踵而至(zhǒng)
C.萦绕(yíng) 赋予(yù) 蛮横(héng) 挑拨离间(jiàn)
D.哽咽(yè) 寒噤(jìn) 腈纶(jīng) 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羁绊(jī) 连翘(qiáo) 强词夺理(qiáng)
B.寒噤(jìn) 蛮横(hèng) 翩然(piān) 瞬息万变(shùn)
C.褶皱(zhě) 蓦然(mù) 缄默(jiān) 挑拨离间(jiàn)
D.翌日(yì) 巉峻(chán) 腈纶(jīn) 接踵而至(zhǒng)
3、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B. 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 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 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4、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E.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5、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白居易)
(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5)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8)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李白)
(9)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选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安慰你,又该谁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的),拿出这封信重读几遍。
(1)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3)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晩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 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摘自“新华网”4.16)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 日子” “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企业家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
(摘自《人民日报》4.16)
材料三:
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
(摘自《人民日报》4.15)
【1】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企业应如何正确对待“996”?
【2】三则材料都以996为话题展开讨论,每则材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问题。
9、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我们仨》
(材料二)
孙永庆:书香,是一个家庭的“上好风水”,一旦“爱读书”成为了一个家庭的“DNA”,那么,这个家庭就拥有了不会轻易断流的智慧之泉。家庭的氛围会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
——《孙永庆对话张丽钧》
(材料三)
……而中小学生们在家的这段时间,虽然父母觉得亲近有所提升,但孩子可没这么想,他们反而觉得跟父母沟通更少了,亲近程度也略有降低。另外,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同意的是,在家这段时间的生气频率提升了不少,起争执也比平时更多了。此次疫情延缓了中小学生的返校上课和上班族的返岗上班,但“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业”,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在家完成课业,为父母监督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对孩子休闲娱乐的监管,这些可能恰恰是给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冲击的重要原因。对于爷爷奶奶们来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感到和孙子孙女互不搭理的时候更少了,这也许是闷在家里最让他们欣慰的一件事吧。
——2020年3月全国疫情家庭关系情况调研
要求:(1)根据你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明确文体特征,以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为佳,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