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真正的强者,如水般柔软,海纳百川,能坦然地面对苦涩,也能随时准备迎接生活中的甜。在人生漫长的旅程中,唯有保持一颗柔软心,才能具有愈发坚韧、持久的生命力。
A.“如水般柔软,海纳百川”一句中的“,”应该改为“、”。
B.文中“海纳百川”“愈发坚韧”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C.文中“强者”“苦涩”“坚韧”都是名词。
D.“真正的强者,如水般柔软,海纳百川,能坦然地面对苦涩,也能随时准备迎接生活中的甜”,这句话的主语是“强者”。
2、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国内银行利用优势地位,不顾公众强烈反对,巧立了多少收费项目。类似查询费、年费、账户管理费等,银行“剥削”公众的能力和速度让人 。
②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 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A.叹为观止 漫不经心 B.瞠目结舌 漫不经心
C.叹为观止 心不在焉 D.瞠目结舌 心不在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挂罥(juàn) 翩翩(piān) 邺城戍(shù)
B.塘坳(ào) 老妪(yù)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 幽咽(yè) 风怒号(háo)
4、对下列虚词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连词,表转折。
C.其真不知马也 其:代词,代“食马者”。
D.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介词,凭借。
5、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6、理解性默写。
(1)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遭遇了摧折也依旧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学过的《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相近。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晩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语句。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3】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守望是母亲起早贪黑操劳的背影,守望是老师头上新添的白发,守望更是你孜孜以求的梦想。守望亲情,守望责任,守望未来……守望是信念,是坚守,是期盼。有些东西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守望的。也许,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个守望都能圆满;但是有了守望,生活就变得深刻,心灵就变得充实。在守望中,我们拒绝诱惑;在守望中,我们执着追求;在守望中,我们走向成熟……
请以“守望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②补充完整题目后再写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