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作者魏学洢是明末人。
C.“黄发垂髫”是成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人和小孩。
D.吴伯萧的《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核舟记》的作者是明代的魏学洢,此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
C. 奥地利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白岩松”点评时事、“李开复”推荐书单,到“贾平凹”论说韩寒,伪造名人语录在网络上周而复始地出现。当事人虽然几经辟谣,却依然不能限制造伪者的想象力和传播力。
B.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在公共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确实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B.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的水。
C.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
D.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5、阅读《送友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送友人》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B. “横”勾勒出水的静姿,“绕”字描画出山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C. 颈联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D. 尾联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夫妻离情别绪。
【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名著,请从下面两项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阅读《傅雷家书》的。
①兴趣选择 ②问题选择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中的某一次,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坚持初心的。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⑪“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1】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
【2】文章第⑨、⑩、⑪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从该句看,“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选文以“杏阴井台”为题,有何妙处?
9、作文
请以“有了 ,就都好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