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语言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初一新生陆飞对小学同学说:“我们还是同班同学,以后有什么事我都会关照你的!”
B.在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中,富察傅恒退下时,对富察皇后说:“贤弟告退。”
C.中秋佳节,李四举杯对表哥王志说:“今晚团圆真高兴,多喝几杯不影响开车的。”
D.徐东写了一篇作文《我看苏轼》,找老师批改时说:“打扰老师了,请您帮我斧正。”
2、下面对课文内容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章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因为作者善于描摹山水,而且在于作者的情思与客观的山水景物互相渗透、融会,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B. 《马说》一文通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不能知人善任的统治者进行了有力地嘲讽和鞭挞。
C.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五柳先生所写的传记。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D. 《过零丁洋》一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文章慷概激昂,既有对反动派的怒斥,也有对胜利的展望。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4、对下列一组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样本分析法一直有较大的漏洞
②人们还是一直使用——清点这种野蛮的方法
③虽然后来证实他能够得出正确的数据仅仅是因为运气好
④因此无论是进行人口普查
⑤但在当时他的方法大受欢迎
⑥还是其他大数据类的任务
A.①⑤②③⑥④ B.③⑤④⑥②①
C.⑥③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⑥②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东栏梨花①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②飞时花满城。
惆怅③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④。
注释:①选自东坡区教体局:《品味东坡》(小学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此诗作于苏轼四十一岁,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又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杭州为官。1077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此首。②柳絮:柳树种子,一般在4~5月成熟,上面有白色绒毛,因随风飞散如飘絮而称为柳絮。白居易的“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说的就是柳絮。③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④清明:清澈明朗。
【1】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花淡白柳深青”用色彩对比,言春快逝去而夏将至。
B.首句以柳青衬托梨白,更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表达对梨花的赞美、留恋之情。
C.“柳絮飞时花满城”点出初春季节,满眼的繁花景象和欢喜的心情。
D.“惆怅东栏一株雪” 以雪喻梨花,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
【2】面对“几清明”的人生,作者惆怅的是什么?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习主席曾说过,“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而行、相互借力”。请你从下面三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从正反两方面来印证这个观点。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 《格列佛游记》
8、阅读《社戏》选段,回答问题。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阅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六一公公的话有没有责怪的意思。
【2】第二段有关双喜的语言描写包含哪些意思?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豆被小伙伴们偷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呢?
【4】“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中“写包票”与前文中双喜写包票一样吗?为什么?
【5】作者在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真的好吃吗?戏也真的好看吗?说说你的理解。
9、请以“旅途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