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í)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 。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
A.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洒在土地里
B.继而开始播种,等待那一粒粒麦种的丰收
C.那是田间地头最认真的一道风景,带着希望
D.即使生活忙碌而又单调,但他们从未觉得枯燥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 北海涠洲岛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令人心神怡,叹为观止。
C. 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发挥想象,请描绘“气蒸云梦泽”的优美意境。
【2】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オ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オ能放下虚伪的自導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オ不是育目的爱。
文段选自《傅雷家书》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___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__的习惯。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鹞子、风筝、纸鸢
薛舒
①现在的人们,把这种用一根细绳牵引着放飞的玩具叫风筝,可在我童年的时候,上海人都叫它鹞子。
②拥有一只鹞子,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它代表了一个儿童在玩伴中的地位,还体现了这名儿童的家境优劣状况。总之,谁要是擎举着一只鹞子从家门前的场地上飞奔而过,不用片刻,他的身后就会跟了一大群追随者。穷到赤贫的人家,是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置办一只鹞子当玩具的,所以,那个举着鹞子的孩子,口袋里多半装着炒熟的花生或蚕豆。鹞子升上天空时,那孩子必定沉着气、绷着脸,手里的绳圈骨碌碌地转。鹞子越飞越高,飞得越来越平稳,孩子的手,不用那么紧张地控制力气了,于是,他的表情里,便带了一些散漫、油滑,那便是他的成就感。在骄傲的资本还未真正奠定之前,他自然是要以严峻的神态面对围观者的。严肃和冷峻只是前奏,胜券在握时,他便可以调皮一些了,他甚至有时间和别人说话,伸一只手从口袋里掏花生或者蚕豆来吃。那时候,他才发现,口袋里的花生或者蚕豆只剩下一半了。可他并未撒泼,也不胡乱责怪正往嘴里填塞蚕豆的别的孩子。因为手里牵着绳索,那只黄蝴蝶还在天上飞,他便宽宏大量地不去追究花生、蚕豆的去处。这就是他的资本,拥有一只可以飞上天的鹞子,让他成了一个不计较得失、不纠缠蝇头小利、大度的孩子。追随者们,便在羡慕他拥有鹞子的同时,心中对他生出些许尊重来。有鹞子的孩子,便拥有被尊崇的权利。事实上,他始终没有注意到,在他举着鹞子奔向开阔地的时候,他口袋里的花生或蚕豆已经撒落一路。自然有跟随在后面掉了队的孩子会捡起来,口袋里的花生、蚕豆可以吃,从口袋里掉出来的,也可以吃。有的人拥有了整个快乐,也有人,把别人丢弃的快乐捡拾起来,得到了快乐的一条边、一个角,于是,他也便拥有了快乐。
③那个年代,天空大部分时候是蓝色的,与现在不一样,比现在清澈透明。那时候,蓝色的天空里出现一只黄色的蝴蝶鹞子,那可真是耀眼,那可真是牛,牵着细绳的那个剃马桶头的孩子,不骄傲才怪呢。年节里,孩子跟着大人走二十多里煤渣路,从小镇到海边的乡下吃某一位表哥或者堂姐的喜酒。坚硬的煤渣路无尽延伸,似乎永远也走不完。路边的麦苗绿得暗淡委顿,油菜上蒙着一层灰白的暗霜。举目眺望,人迹稀少的旷野里,任何生机都被压抑着,单调而荒蛮。孩子的眼睛很快疲乏了,腿脚酸软了,便开始吵闹,即便大人哄骗着就要到了,一会儿就可以看到新娘子家送来的红红绿绿的新被子、新枕头、新脚盆、新马桶了,还可以吃到新马桶里的枣子、花生、红鸡蛋了,可孩子依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没有枣子、花生、红鸡蛋,他便不肯再走半步了。母亲哄了半天,差不多要发火了,父亲忽然手指远方喊着孩子的名字:“快看啊,鹞子,那边有人在放鹞子。”
④孩子便抬起头,果然,远处的天空里,一点斑斓的红,或者紫,在风中摇摆不定地起飞。那方向,便是煤渣路的尽头处。孩子终于站了起来,向着越来越清晰的那片绚丽走去。有鹞子放的地方,便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而放鹞子的人,亦喜欢有人跟在身后观摩他的身手。若没有人观看,那他的乐趣只剩了小半,无非是放绳子、扯绳子、收绳子,那只高高在上的鹞子,与他只是一线维系,快乐与他之间,也就只是那细细的一线牵连了。若是有人看,那他就不仅仅是放鹞子了,他是受到瞩目的表演者,他领受的是羡慕、赞赏或者挑剔的目光。他甚至是一名艺术家,此刻的放飞,恰好证实着他的技术、能力,乃至魅力。放鹞子,本就是要给人看的,没有人看,还有什么意义呢?
⑤很多年前,我在旅游大学念书,同室一位山东潍坊的女孩说,纸鸢就是风筝。那也是一只飞翔的鸟,且给人更高更远的想象,我从那以后便喜欢上了“纸鸢”这个词。想起一种叫“鸢尾”的花,蓝色,有着裙摆一样的花瓣。那时候就觉得,这纸鸢和鹞子,是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之处的。
⑥其实,我从未与风筝有过亲密的接触,只在童年的某一个春节,在上海的乡下过年,就是那一次,走二十多里路去吃喜酒,走不动了,父亲指着远处说:“看,有人在放鹞子。”果真,我看到一只黄色的蝴蝶在天空中平静地游弋,我向着那只黄色的蝴蝶飞奔而去,然后,我看到提着一袋兰花豆、剃着马桶头的表哥,一根细细的绳索被他捏在手里,牵连着天上的蝴蝶。表哥把我丢在一边,一脸严肃地拉着绳索,他的动作和神情让我知道,一个放飞风筝的孩子,其实放飞的,是他的骄傲。
【1】“鹞子”“风筝”“纸鸢”指的是同一事物,为什么标题要将三者并列在一起?
【2】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两个场景来表现童年时孩子们对放鹞子的迷恋?请概括作答。
【3】下面三个句子中都有“骄傲”一词,联系全文分别说说“骄傲”指的是什么。
①在骄傲的资本还未真正奠定之前,他自然是要以严峻的神态面对围观者的。
②那时候,蓝色的天空里出现一只黄色的蝴蝶鹞子,那可真是耀眼,那可真是牛,牵着细绳的那个剃马桶头的孩子,不骄傲才怪呢。
③表哥把我丢在一边,一脸严肃地拉着绳索,他的动作和神情让我知道,一个放飞风筝的孩子,其实放飞的,是他的骄傲。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鹞子升上天空时,那孩子必定沉着气、绷着脸,手里的绳圈骨碌碌地转。
【5】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书《礼记》在其《中庸》一篇中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里的“豫”通“预”。这句话告诫我们: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就容易做成;事先不做好准备工作,就容易失败。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迷其中的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