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 渔人甚异之 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期间,在媒体多方宣传造势之下,璧山新楼盘的房价陡涨,令前来咨询的购房者叹为观止。
B.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C.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D.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学生,在居家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能心无旁骛,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学习的质量。
B.当“冠状病毒”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大家切勿草木皆兵,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C.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长跑运动员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不同地段给健儿们加油助威,景象十分壮观。
D.在“课本里的艺术”诵读比赛中,这位小演员的表演自然大方、哗众取宠,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中的画面。
【2】结合梅花的品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根据要求填空。
他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共有十篇散文。
C.《骆驼祥子》中,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二次买车的梦想化为泡影。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沈屠苏
①在时下热播网剧《古董局中局》的同名小说里,提到了五件青花人物罐,分别是“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主角许愿和反派老朝奉,以及国内外各方势力围绕这五件古董周旋,斗得那叫一个欢。但五罐最终只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拨开重重迷雾,沉睡在秘密里的是有着“熊猫瓷”之称的柴窑。
②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相传,柴窑的“柴”字源自后周世宗柴荣。以皇帝的姓冠之,意义不言而喻。在柴荣的授意下,柴窑出品的瓷器须得满足一个要件——“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仅这十四个字,就能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③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说“柴”字得名于泥做火烧的原料松柴。松柴燃烧时,富含的松脂会升华成一种气体,,使被烧制的瓷坯缓慢升温,均匀受热,从而提升瓷胎的品质。不管哪种说法,柴窑烧出来的瓷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光泽度宝莹射目,光可却矢,釉面滋润细媚有细纹,为诸窑之冠。
④明代的《宣德鼎彝谱》也提到六大名窑“柴、汝、官、哥、钧、定”,把柴窑列为第一,但当时柴窑的瓷器已经算国宝了。所以,陶瓷业内皆知一句话:“柴窑最贵,世不一见。”2017年11月27日,在香港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时期的五彩鱼藻纹大罐以2.14亿元港币成交,青花料仿佛从瓷胎里长出来一样,据说就出自柴窑。
⑤至清代,柴窑几乎绝迹,就算有残片问世,也是天价。有个叫徐应香的人,收藏了一件柴窑小盂,色相鲜碧,质地莹薄,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虚文相应。另据清宫内务府收藏记录显示,乾隆写过四首关于咏柴窑瓷器的诗,是否真有实物不知道,但可见柴窑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⑥到了民国,鉴定一件瓷器是不是柴窑,大抵是按照颜色来的。因为民国刊印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上说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虽色光俱佳,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袁世凯的管家郭葆昌曾以一处宅子、二十亩良田换了一件柴窑瓷器,还不一定是真的,所以说它是“熊猫瓷”一点也不过分。
⑦2014年,日本武雄市阳光美术馆展出过一件藏品“青百合花瓶”,疑似出自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颜色和质地都符合历史文献中对柴窑的描述。馆长也介绍了该藏品的来源,据相关记载,大约600年前,由明代永乐皇帝赠给室町幕府时任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满,然后被古笔家族一代代继承至今。牛津大学对这只青百合花瓶进行过年代测定,时间吻合。《古董局中局》的创作极有可能就是受到了这个启发,但它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柴窑,尚无定论。这就要怪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现柴窑的窑址,也没有一件确凿可靠的实物可以佐证,甚至连后周、两宋、元代都无关于柴窑的文字记述,直到明代才出现。
⑧因此,到了今天,“汝、官、哥、钧、定”幸运地被并称为五大名窑,而柴窑则孤独地徜徉在历史深处,成为了传说中那一只缥缈的孤鸿。
【1】细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
(2)围绕说明对象,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
(3)找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柴窑的珍贵?
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9、作文题目:慢慢才明白
要求:(1)不出现真实地人名。(2)书写规范、端正。书写4分。(3)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