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疫情期间,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宅家学习的重要性,不一样的假期给了我不一样的收获。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嶙峋(xún) 连翘(qiáo) 寒噤(jìn) 屏息敛声(píng)
B.喧嚣(xiāo) 缄默(jiān) 羁绊(jī) 强词夺理(qiǎng)
C.遒劲(qiú) 龟裂(guī) 翩然(p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撺掇(cuān) 俨然(yǎn) 亢奋(kàng) 草长莺飞(cháng)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剧是潮汕地区的一张重要名片,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潮剧、知道潮剧、了解潮剧。(修改:删去“力度”)
B.澄海区三位小创客发明的“工夫茶机器人”在第十八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得到大赛评委们的重视和青睐,获得了创意项目第一名。(修改:删去“重视和”或“和青睐”)
C.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提出了坚实保障。(修改:将“提出”改为“提供”)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修改:在“严格执法”前加上“是否”。)
4、读下面的一段话,画线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①戏剧单元开篇,编者就为我们送上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②社会,含义隽永。戏剧艺术雅俗共赏,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既是消遣,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目前,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③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④学刊,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起了主题征文活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阅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全诗最后两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成语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A (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B“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微塑料”是指自然界中的微小塑料颗粒,一般定义为5毫米以下,可能小到几微米甚至更小。这些颗粒都是来源于人类的活动,最重要的是丢弃到自然界的塑料。这些塑料会慢慢降解,从大块塑料慢慢降解成小块,最后成为“微塑料”。人类合成塑料的单体,本身就是“微塑料”,因为种种原因也可能进入到环境中。还有些生活用品,比如化妆品、护肤品和洗浴用品,也会加入一些微塑籵颗粒改善质感。这些微塑料,最终也是进入自然界。另外,化纤纺织品在洗涤中,也会洗出一些微塑料颗粒进入废水中,这些微塑料最终会流向海洋,并进入类似贻贝这样的海洋生物的体内。
(节选自《保护海洋,从了解海洋微塑料开始》)
材料二:
我国的載人潜水器“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今年初,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硏究所孙承君研究员等人在南极鲍威尔海盆进行科学考察时,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样本,用显微镜观察过滤海水后形成的滤膜时,竟发现上面有五六个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我国科研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海洋微塑籵无处不在。
据了解,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把海洋微塑籵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目前还没有研究直接证明海洋微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塑料往往要几百年后才会分解破碎,如果任由它累积、释放和污染,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孙承君认为,研究海洋微塑料的目的之一在于探究其对海洋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尤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节选自《关注海洋微塑料》,《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
材料四:
微塑料进入海洋生物内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生物体的吞噬或摄食行为。由于微塑料粒径较小,海洋生物尤其是有效生物在摄食过程中很难将其与其他食物颗粒区分开来,容易造成微塑料的误食。
(A)研究表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生态位上均存在生物“摄食”微塑料的现象,包括海洋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鸟类乃至大型哺乳动物等。根据室内暴露实验,摄入体内的微塑料对部分海洋生物造成毒性效应,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低、行为活动异常、基表达异常和生存率降低等。
(节选自《警惕海洋中的PM2.5,我们该如何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年5月23日)
材料五:
博彦·斯拉特,1994年出生于荷兰。17岁时,他计划清理海洋中的塑料废物;2012年,他提出的“海洋清理”计划荣获了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最佳工具设计奖”,之后还获得挪威国际海事奖与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2014年6月,他在TED作了关于拯救海洋的梦想的演讲,以下是其演讲的部分内容:
人类历史基本上包括两种事情:不可能做成的事和已经做成的事。
一年半之前,在我的故乡荷兰,我正处在一个超兴奋的状态。在那儿,我创造了一个新的想法一一怎样把海水里的塑料打扫干净。我说过关于我在希腊潜水的经历。我在小塑料袋和鱼中间游过,让我震惊的是,在广阔的海洋中间,超过数千英里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塑料垃圾,而这些地方很多甚至人类都没有到达过。(B)同时,更让我震惊的是,每年超过上万哺乳类动物和超过百万的海鸟因为这种塑料而死亡。同样让我震惊的是,一片小小的塑料垃圾就能威胁到它们的生命。但最让给我吃惊的是,当提到海洋清理行动的时候,很多人坚定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尽管没有人曾经真正尝试去做过这件事。
我们现在成功地证明了当初的一个想法,我要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工程师、志愿者、资助人、发起人帮助我们完成了这最重要的一步。
但,我们还没完。直到我放眼望去干净的大海之前,我是不会停止这个项目的。
(有删改)
【1】关于微塑料,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指自然界中的微小塑料颗粒,一般由几微米至5毫米,所以海洋生物易误食。
B.微塑料来自于大类活动,通过化妆品、护肤品进入人体,降解成小块后进入自然环境
C.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在4500米水深处生物体内和南极海域都发现了它的存在。
D.海洋微塑料对人体直接有害,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更大,相当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塑料从陆地进入到海洋有多种途径,如河流输入、大气飘尘和船舶输入。
B.海洋微塑料一部分在海表漂流,绝大部分通过扩散和沉降成为海底沉积物。
C.海洋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生活在海洋不同深度的生物都受到它的影响。
D.塑料以漂浮塑料、悬浮颗粒物和海底沉积物等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海洋各处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划线句都写了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但因为文体不同,体现的语言特点也不同。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材料后,你觉得作为非海洋治理专业人员的一般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9、写作表达
题目一:请以“今年的春天我很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我们在学校一起学习和生活,互相友爱帮助,学会合作,分享美好 ,让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请 “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任选一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