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介词。
B.“传统文化”“低碳生活”“洒尽心血”“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不能玩。
D.“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比。”可以缩为“与大雁相比”。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蔑(miè) 堕落(zhuì) 拙劣(zhuō) 纷至沓来(tà)
B.驰骋(chěng) 懈怠(xiè) 妩媚(wǔ) 挑拨离间(jiàn)
C.苍劲(jìn) 迁徙(xǐ) 穹顶(qióng) 分崩离析(xī)
D.棱角(léng) 瞭望(liáo) 沼泽(zhǎo) 强词夺理(qiǎng)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qiǎng) 沙砾(lì) 束缚(fú) 戛然而止(jiá)
B.亢奋(kàng) 骤然(jù) 追溯(sù) 安营扎寨(zhā)
C.苍劲(jìng) 斡旋(wò) 拙劣(zhuō) 挑拨离间(jiàn)
D.漩涡(xuán) 迂回(yū) 颠簸(bǒ)) 强词夺理(qiáng)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贝聿铭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B.当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C.看到落水儿童被救,一旁的群众忘乎所以地欢呼着。
D.智者说:“虚怀若谷、谦逊礼贤的品格就是美,一种爱慕人才的美。”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渙。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芦苇起兴,写芦苇与天光水色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朦胧的境界。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阳且右”等体现了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D.《蒹葭》这首叙事诗,着重叙述了一位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
【2】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各章表现了不同的时空特点,毫无联系,感情坦率朴素、简单明朗、热烈浓郁。
B.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主要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的描摹。
C.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D.“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了出来。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是在___________(人名)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他最后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年代里,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8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4个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在做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觉醒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41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的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5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50%;醒来后15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并非具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1】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
【2】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少很多。
C.“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9、根据要求作文。
你的家乡在衣食住行、婚嫁寿诞、信仰禁忌、节日习俗等方面有哪些风俗?这些民俗,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思感悟?
请以《________________,凝聚了故乡浓浓的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取一项你熟悉的家乡民俗,写出你对它的了解、体验、感受。行文要有真情实感。
②写出家乡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
③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或渲染氛围,或表达情感。
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