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广电名嘴、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2、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脍(huì)炙人口瞬(shǔn)息万变相形见绌(zhuó)
B. 安然无恙(yànɡ)风调(diào)雨顺焕(huàn)然一新
C. 稍纵即逝(shì)情郁(yù)于中文质彬(shān)彬
D. 惨绝人寰(huán)骇(hài)人听闻义愤填膺(yīng)
3、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 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 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D. 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呐喊》,文中深切怀念了“我”的保姆长妈妈。
B. 杨绛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
C. 《台阶》一文中描写了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过程,文字质朴但品味极佳。作者选题独具匠心,值得一读。
D.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理解“风烟望五津”中“望”的含义。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7、(题文)填空。
①《社戏》中对一般事件一笔带过,而对主要事件则尽情点染,体现了组材上
____________的特点,看社戏的全过程是详写,这部分内容可用三句话概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是用第_____人称写的,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的情形。围绕看戏还写了一些趣事,如____________等愉快 生活片断。作者写这些,表达了“我”同农村孩子_________的感情,反映平桥村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途中写了偷吃罗汉豆的事,通过________豆________豆________豆______豆的几个细节描写,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表现出来。
④《安塞腰鼓》中用“农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_____________出强健有力的后生“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⑤给《绝唱》另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作者写琴师、黑妞旨在用他们_________白妞。刘鹗的《_____________》被称为清朝四大_______________小说。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但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就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写出其中两次即可。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这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请说明理由。
【4】文章在第⑰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理由。
9、题目:瞧,这是我们的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