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归省/省力 泊船/淡泊 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B.羁绊/湖畔 晦暗/后悔 不卑不亢/引吭高歌
C.翘起/翘楚 闭塞/阻塞 气冲斗牛/斗转星移
D.陨石/殒命 行辈/道行 怡然自乐/佁然不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10年在川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10年来建成约1500余根充电桩。
B.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企业要尽最大努力做好企业员工防疫保障工作,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______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正义是杀不完的, ____真理永远存在。
(3)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A.然而 因为 形成 B.然而 因为 铸成
C.从而 因为 铸成 D.从而 但是 形成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B. 往来翕忽 佁然不动
C.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D. 辗转翻侧 关关雎鸠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还山宅①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
卧柳碍浮槎②。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③,犹是昔烟霞。
【注】①《还山宅》是诗人重回华阴旧居的见闻和感受,是一首纪行之作。 ②槎:读chá,指小舟。③泉路:可指流着山泉的路,也可指山泉或山中之路。泉,水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还山宅》描写芳草茂盛遮蔽山路小径,但是作者仍旧走入山中,回到山宅,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回家的思归之情。
B.首联对起,总写还山宅之行。“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C.第二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的衰败景象,抒发诗人春光易逝的感慨。
D.第四联展示山宅风貌,明写“鸟散”,暗传人去屋空。“云披涧户斜”是自然景物,又是今昔所同。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这是诗人对山宅的认同,山宅既不负旧主,主人亦不负旧宅。此行像偿还了一笔不大的宿债,得到的是一种恬静的满足。
【2】第三联“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中“扫”和“碍”这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③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请你参考示例,用一句简短而富有创意的话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和特色。(不超过20字)
示例:《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傅雷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家书》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对___________的深厚的爱。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麦香时节
邹凤岭
①夏收麦子,秋收稻谷。在老家农村,麦香时节,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也是家乡大地最美时光。入夏后,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田野里大片麦子由青变黄,籽粒渐渐饱满。
②我生在农村,在上学路上,不知见过多少次夏日的麦收,可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麦收的紧张与劳动艰辛。中学毕业回农村那年,跟着父亲的那一次麦收,至今记忆犹新。
③每天清晨,父亲都有下地看庄稼的习惯。那一天,我跟着父亲走在麦地里,看快成熟了的麦子,仿佛走进了一幅无边的画卷。夜里刚下过一场夏雨,拂去了田野上的尘埃,空气里散发出即将成熟麦子的香。
④父亲来到麦田里,心中盘算着麦收前那些需要做的农事。一会儿,父亲的脚步停留在一块长势最好的麦垄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转过身,对我说:“把那些杂麦穗清除出来,这垄麦子好做秋播的种子。”学着父亲的样子,一遍遍地走在麦田里,回头去望,麦田更加平整、干净了。
⑤那个年代,农村没有机械化,夏收全靠人工。父亲赶在麦子成熟前,有序地做麦收准备。制绳子,是麦收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劳作。挑麦子需要绳子做担兜,耕牛打麦场需要用绳子拉石碾,晒麦场上需要绳子系麦垛等等。早在农闲时节,父亲就将绳捻做好了。收麦前,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气温下降了些,父亲、母亲和我将原先已做好的绳捻,三股合制成一根小酒盅般粗细的草绳。晚阳下,母亲摇动父亲自制的合绳车,连接绳捻另一头的父亲牵住捻弓“摧绳”,我在中间拿“龙头”(带有三条漕沟的木榔头)。我把“龙头”按在三股绳捻中间,从父亲“摧绳”的一端走到母亲摇绳的另一端,一根长约10米的粗草绳就制成了。父亲制绳,不光是麦收时自家用,还给邻里人家。这样的制绳劳作,要重复地做上几个傍晚。
⑥打谷场是麦收必不可少的场地,秋收后,父亲在原打谷场的地上种上了油莱籽。油莱籽成熟比麦子早许多天,父亲抓紧收获了油莱籽,腾出场地做麦收的打谷场。父亲牵着耕牛先将场地犁耕一遍,然后从河里挑来水,浇湿场地。第二天清晨,父亲叫上我,撒上草木灰,拉动石磙,一遍遍地将打谷场压平压实,一直劳作到正午,才将打谷场做好。麦收前的许多天里,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着,直等麦子开镰收割那一天的到来。
⑦那几天里,每天凌晨3点多钟,父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朦胧月光下,父母、还有我,一家人抢收麦子,一刻也不停息。割麦是个体力活、脏活,每拉一下镰刀,就有一股灰尘从枯了的麦秸上散开来。一会儿,我的鼻孔、口里满是吸入的尘灰。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炽热的阳光,晒得衣服后背上冒出一圈圈白白的汗渍。还没收割多长时间,我手上就磨起了血泡,疼得往心里钻。我想换个工种,改为挑麦把。可我担子上的麦把,只有父亲的一半多,走在田埂上,好几次摔倒在田沟里。那几天里,我感到特别的累,经过夜以继日的劳作,我家的夏收终于颗粒归仓。
⑧就在这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村上人家有的还没来得及收完麦子,一天连着一天阴雨,没有抢收完的麦子,浸泡在了雨水里,麦穗上长出了麦芽,损失惨重。天下着雨,站在窗前远望麦地的我,庆幸父亲对麦收农事的及早安排。
⑨我离开了麦地,去了城里,疲惫还会时常袭来。“莫因一时的懈怠,使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付之东流。”又到麦香时节,耳边再一次回荡父亲的教诲。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在麦收时节,文中的“我”亲自参与了哪些农事活动,用简练语言概括出四件活动。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
【4】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对文中的父亲,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思?简要回答。
9、请以“我与春天”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