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缭绕 周尔复始 草长莺飞 海枯石烂
B.污蔑 叹为观止 不知所错 招摇撞骗
C.浮躁 暴风骤雨 自圆其说 接肿而至
D.苍劲 风云变幻 轻歌曼舞 目眩神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城市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 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枯荣,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C. 这件衣服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D. 这场球赛十分精彩,台下观众个个袖手旁观,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蛮横/横线 男有分/分数 中间/ 间隔 遏制 /怒不可遏
B.腈纶 /晴天 彷徨 /仿佛 鲦鱼/条件 拙劣/相形见绌
C.出轧/碾轧 兑命/ 兑换 外见 / 看见 捡拾/拾级而上
D.砾石 /闪烁 骈死 /迸发 寒噤/禁止 瞭望 /烟雾缭绕
5、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默写填空。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下列和名著阅读有关的小题。
兴趣选择。
(1)读整本书,一定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小明同学在阅读《傅雷家书》时,被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那深沉而温暖的父爱所吸引,请你细心揣摩小明选择的语段,思考下列问题: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到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
从语言特色考虑,填入横线处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我认为选项( )是正确的,理由是:
(2)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小明在《傅雷家书》的读书交流会上,想就“感动自己的父爱”发表感言。请你协助小明,想一想哪些内容适合这个阅读目的?
(3)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小明同学在阅读《苏菲的世界》时不得其法,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指导小明适合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呢?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2】赏析下面语句。
(1)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2)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
【3】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4】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9、学校未名文学社要出一期《寻找远方的家》介绍家乡的专刊,计划设置以下栏目: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和家乡风情。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文题,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说明介绍,写一篇600字左右介绍家乡的文章给文学社投稿。文章中不要出现任何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