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眶(kuāng) 羁绊(jī) 纷至踏来 震耳欲聋
B.拙劣(zhuō) 寒噤(jìn) 历历在目 草长莺飞
C.拾级(shí) 喧哗(xuān) 慢不经心 不知所措
D.龟裂(gūi) 斡旋(wò) 消声匿迹 海枯石烂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缓兵之计
D.其反激之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节日的曲水亭街,前来赏泉的游客络绎不绝,如这涓涓水流般川流不息。
B.匠师仔细端详这块珍贵的木材,行将就木,独具匠心地雕刻出精美绝伦的木作。
C.“平“语’近人”,习近平主席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展现了他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
D.李老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好为人师,甘作人梯,培养了大批人才。
4、下面对杜甫《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 家信100多封。 (_________)
(2)《傅雷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儿子傅聪在 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 (_________)
(3)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是以贝多芬为例子。 (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
【2】第②段画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
【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中央电视台主播海霞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经典诗词诵读,尤其关注校园“读书声”。她说:“在传统文化这条长河中,古代经典诗词无疑是最美的浪花之一。读是最简单、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孩子们会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在心中坚定文化自信,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英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爱经典、读诗词”,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