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尝 贻余核舟一(赠) B. 以其境过清(清澈)
C. 悄怆幽邃(忧伤) D. 具答之(详细)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湘江”行动,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生态环保,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建设“大美湘潭”贡献力量。——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这句话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3、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阅读苏轼的《临江仙》,完成小题。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④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黄州地名。元丰五年(1802),苏轼于东坡筑雪堂,以作游憩之所。②此身非我有: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身为罪囚,命运听人摆布。③营营: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④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1】请赏析“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一句。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位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书中,保尔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小说,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他创作的书的名字是《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薯叔
①初逢薯叔,是冬日一个傍晚。
②我去接女儿下课。风呼呼吹着,梧桐叶在街面上打着旋。尽管我不停跺脚,但扫过地面的寒风依然从裤筒里灌进来。
③“怕是要落雪喽!”我回过头,循声望去,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双手缩进棉衣的袖口,拉低的毛线帽盖过眉骨,坐在一个街边铺子中,旁边是一个烤红薯的炉子。
④“冷,真冷呢。”我走进铺面,站在他的炉旁,身上仿佛暖了一点。
⑤“等人吧?要不要来个烤红薯?”我点点头,更多的是想用红薯暖暖手。
⑥“红心的,甜着呢。”大叔没有称,直接从炉沿上取下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我,“尝尝薯叔的手艺。”
⑦“薯叔?”见我不解,他爽朗地笑起来,“这条街上都这么喊我。”
⑧炉子里的炭越烧越旺,通红的火光映着薯叔消瘦的脸庞,一双戴着黢黑手套的大手,不停地翻动着炉子里的红薯。
⑨仿佛一见如故,薯叔话多了起来,竹筒倒豆子般给我聊起他的生活。半个多小时的讲述里,我知道除了在家种红薯的老伴儿,薯叔还有一双儿女。几年前,儿子考进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都是薯叔烤红薯挣来的。那晚我离开时,他又将一个红薯塞给我女儿。我要付钱给他,他连忙推拒:“自家种的,不值钱,让娃暖暖手吧。”走了老远,回过头,薯叔还在笑着和我招手。
⑩又见薯叔,是一年之后的年关,我下班后往家里赶,突然听到有人跟我打招呼,“小伙子,过年回老家不?”我扭过头,正是薯叔。
⑪不长时间的寒暄,我努力帮他打开一个心结。薯叔的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还处了称心的对象,想接他和老伴儿去省城过年。“怕给娃子丢脸呢,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烤红薯的爹呢。”薯叔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倏然隐去。我一个劲宽慰薯叔,去吧,过年在一起就图个热闹,年轻人不会嫌弃这个家,更不会嫌弃您。
⑫年后的春天再见到薯叔,烤炉换作了水果摊,他正拿着保温杯喝白米粥,人瘦了一圈。老伴坐在他身旁,不停地重复着:“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⑬看见我,薯叔强打起精神招呼。他告诉我,过年去了省城,查出自己胃里长了个东西。我顿时心头一紧。“但是手术很成功。”看我面色凝重,薯叔补充道。拍着他的肩膀,我一时无语。老伴眼圈红了,低着头:“医生让他休息,孩子也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
⑭“我要给孩子凑月供呢。孩子也不容易,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我不想拖累他们。他们不嫌弃我,说有我这样的爹不丢人。他们前些日子还回来陪我卖水果呢。”说到孩子,薯叔又露出了笑容。
⑮春天过后,我没有再见到薯叔;秋凉了,路过那条街,也没有看见薯叔;冬天时,我再来到薯叔的铺子,关着门,依旧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⑯我有薯叔的手机号码。想打过去,但手又缩了回来。跟附近的商贩打听才知道,薯叔的儿子把他接到省城去了,薯叔要抱孙子了。
⑰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感冒了,在诊所打点滴,百般无聊,就发了朋友圈。突然一声手机提示音,薯叔的微信头像跳动一下。“小伙子,我是薯叔,你咋感冒了,天冷多穿点。我又开始烤红薯了。你有空过来,吃几个烤红薯,暖暖身子……”
⑱我知道,那个热情的薯叔又回来了。我告诉护士,把我的点滴调快一点儿,我要去见一个老朋友,他在等着我!
【1】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表格补充完整
薯叔的聊天内容 | 薯叔的感受 |
生活状况,家里种红薯,靠卖烤红薯谋生 | ① |
② | 愉快,遗憾 |
薯叔身体不适,儿子要他去省城过年 | ③ |
④ | 释然 |
【2】文中的“薯叔”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写父爱亲情,有人认为是对农村老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9、作文
“草,在接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你的世界也处处有陪伴倩影,你也有许多时候享受陪伴的美好。
请你以“在陪伴中生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