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后面各项关于文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B.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C.《核舟记》选自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清代的张潮主持编辑。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C.吴伯箫用《灯笼》传达孩子心性,回忆往昔经历,流淌乡情民俗,引述历史名将,传达自己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跳出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D.《傅雷家书》辑录了杰出的翻译家傅雷与他儿子的往来书信,展现他教育孩子的独特见解: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发表在《科学大众》1965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B. 《恐龙无处不有》文题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观点,肯定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
C. 《大雁归来》通过夸张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D. 《时间的脚印》一文运用逻辑顺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能记录时间的相关科普知识。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6、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
(4)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5)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
7、把下面的作家、作品、朝代(国籍)用直线连接起来。
吴敬梓 《水浒传》 清代
罗贯中 《儒林外史》 元末明初
高尔基 《母亲》 俄国
契诃夫 《套中人》 苏联
8、话说“雾”和“霾”
①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现象增多,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准确地讲,雾和霾从气象角度看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品,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
③霾与雾、云不一样,与睛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约1-2微米,它是肉眼看不到的飘浮在空中的颗粒物。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所以也称“灰霾”,雾的颜色则是乳白色或青白色。
④从视觉上,雾和霾都会让能见度变差。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游在空中形成的,形成雾需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度和较低的温度。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雾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会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大雾天气多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各月均可能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⑤从污染角度来看,雾和霾差别很大,霾约等于空气污染,雾不等于空气污染。雾的微观成分为水,当夜间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水汽饱和时出现的雾一般都是干净的。而霾中飘浮的颗粒物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如果雾是在霾的基础上出现,这个雾往往是“脏雾”,也就是以的颗粒物为凝结核,小水滴包裹在外面形成的雾。
⑥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等天气现象,都是受浮游在空中的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因此容易混同,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目前华北地区多是雾和霾混合出现,夜间以雾为主,白天以霾为主。在雾和霾混合的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又会转化为硫酸盐,形成新的PM2.5粒子,既加重了霾,又提供了更多雾的凝结核,这种“二次转化”使雾和霾源源不断地产生。
【1】关于本文的说明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灰霾对人体的危害 B.灰霾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C.雾和霾的区别 D.雾和霾对空气的污染
【2】根据本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和云都由小液滴或冰晶组成,但在大气中所处的高度不同。
B.雾会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加浓、白天消失的现象。
C.在阴霾天气中生活,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等造成伤害。
D.雾和霾可以并存,这两种天气现象有的时候还可以互相转化。
【3】傍晚,几位同学登上雨后的水濂山,望着升腾而起的白色“烟雾”,有人说是“雾”,也有人说是“霾”。请你结合本文相关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9、请补全题目“ 真的不容易”,并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