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西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B.《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前者侧重于叙述和描写,后者侧重于议论。

    C.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侧的思想感情。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睢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 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______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A. 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

    B. 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C. 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

    D. 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

  •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理解及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是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

    C.《马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D.《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提起电影演员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B. 电视“民生新闻”在短短的两、三时间里,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形成了燎原之势,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高收视率。

    C. 他正兴奋地向我们演说他的发现,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吼声,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D. 王师傅精湛的修理手艺,让人叹为观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1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①古代先贤的中国梦是“选贤与能,________”的豪迈之情;②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和谐之景;③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怀。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快乐又惆怅。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黃,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芇。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浑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考试

    挥汗如雨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简要概括。

    5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退路,让自己拥有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写作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