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关于首都北京叙述正确的是( )
A.八达岭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都位于此
B.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C.为了城市发展,北京应全部拆除老建筑
D.北京为了缓解交通拥挤,应禁止外地车辆进京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何地冬季的景观(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台湾省 D.香港和澳门地区
3、我市某宾馆迎来了一批游客,吃饭时游客对饭桌上的海鲜并不太青睐,而他们对炒羊肉却是十分喜爱,由此推断这些游客可能来自:
①新疆 ②台湾 ③西藏 ④海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我国“南船北马”传统交通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A.南北气温高低的差异
B.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
C.南北植被类型的不同
D.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
5、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回归线穿过大陆西岸降水多
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6、著名旅游胜地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位于我国的( )
A. 新疆 B. 青海 C. 山西 D. 甘肃
7、下列有关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B.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C.北方地区指南岭以北的地区
D.北方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区
8、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成功的主要原因
A. 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技术水平高 B. 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
C. 湿润气候难以到达,晴天多 D. 靠近香港,资金和信息充足
9、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10、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终年寒冷,冰封雪裹 D.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11、截止2019年7月,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898.8万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城乡人口占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南常住人口数量近几年来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
B.数据显示,湖南省已经进入了老龄化
C.湖南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多数
D.湖南南省人口组成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最多
12、北京历史文化悠久,辽、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定都,历代君王对这里青睐有加,他们之所以这样选择,从自然条件考虑,可能的原因是因为这里 ( )
A.周围地区资源物产丰富 B.地理位置优越
C.地处温带,气候适宜 D.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13、下列关于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自然区域上,我国可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它们的范围相同
B.中国→华北地区→北京是按区域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
C.成都平原与四川省属于同一类区域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明确
14、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春天来了,秦岭披上了一身翠绿;淮河流水潺潺,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那么秦岭---淮河是( )
A. 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15、如下图关于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B.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板块内部
C.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6、台湾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四季鲜果不断,驰名中外的是( )
A. 香蕉、菠萝 B. 桃、梨 C. 椰子、葡萄 D. 苹果、香蕉
17、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 长白山、云贵高原 B. 天山、柴达木盆地
C. 阴山、吐鲁番盆地 D. 武夷山、四川盆地
18、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下列选项符合因地制宜的是( )
A.黄土高原地区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
B.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水源丰富地区适宜种植棉花
C.东北平原适宜种植甘蔗
D.珠江三角洲地区适宜发展林业
19、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有
①使本地天然气得到大规模开发 ②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③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④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读下面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洲( )
A.①洲
B.②洲
C.③洲
D.④洲
【2】下列是③④两洲的分界线为(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_古典园林和________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2、发展农业应该遵循_______原则,我国非季风区草地广布,适宜发展_______业。
23、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__________流向周边海洋。
24、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受 位置影响,自东南向西北 。
2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线、_________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6、香港采取“________ ”方式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其原因是________
27、台湾省经济以“ ________ ”为基本特色,新兴的重工业基地是 ________ 市.
28、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___,________产量居世首位.台湾与祖国大陆最近的省是________省。
29、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
30、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
31、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说说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______(至少2点)。
(2)图中甲______(城市名称)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气候类型为______气候。
(3)长江三角洲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这种现象叫“______”。这种现象能实现是依靠发达的______。
(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常会出现“游人如织”的景象,试说出有哪些旅游资源。______(至少2点)。
32、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独特,令人神往。试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用两个字概括)
(2)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业为主,种植业集中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 是本区域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如右上图所示,这种民族服饰反映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不定项选择填空)
A.气温年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光照强,但气温不高 D.地面温度高,但气温低
(4)400mm年均降水量等值线经过本区域的东南部,所以青藏地区从干湿状况看主要属于半湿润和 地区;但是,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级行政区,西藏中南部地区多热水湖,请结合板块构造理论给予解释。
33、黄土高原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南抵______________山脉,西至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的年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向西_______的趋势,这是受_______(选填“海陆”或“地形”)因素的影响。
(3)贺兰山以东发展种植业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提供灌溉用水。
(4)____________(如图)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请从自然环境角度解释以此作为居所的理由。
(5)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其中“______________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通常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南方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A是 ______山脉,同时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有“紫色盆地”之称的B是_____盆地,其内部的_____平原农业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
(3)C为_________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其中 _________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 多千米,南北相距 5500 多千米,造成我国地域差异显著。
材料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1)“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地区,该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沙漠之舟”主要生活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填序号即可)
(2)下列分界线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_____)
A.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1 月份 0°C 等温线
C. 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D.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_____)
A. 地理位置 B. 自然地理 C. 人文地理 D. 以上都有
(4)受地理环境的影响,④地区的歌舞与③地区的歌舞相比 (_____)
①舞姿更热情奔放 ②舞姿更轻柔飘逸 ③歌声更委婉动听 ④歌声更粗犷嘹亮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 主要地形区
| 河流
| 植被
| 耕地类型
| 主要农作物
| 房屋结构
|
北方 地区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 有结冰期,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
| 落叶阔叶林 和针叶林
|
__________ | 小麦、大豆等
| 屋顶坡度较小 , 墙体较厚
|
南方 地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以水田为主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