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 )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高校要实现“双一流”,唯有凝心聚力,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拿出实招来心慕手追名校,使追赶、超越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常态。
④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⑤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⑥语文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抓住精准的言语表达进行正本清源,并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纵深。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②⑤ D. ②⑤⑥
3、与“何故怀瑾握瑜”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南国烽烟正十年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弹劾是指君主制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时代,子子孙孙因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裁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其信然邪
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倚柱,怒发上冲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休闲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能否生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意象世界,成为衡量一种休闲方式是否具有审美意味的标准。
杰弗瑞·戈比说:“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而《红楼梦》的大观园就为众多儿女们营造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休闲环境。大观园里,人们终日游憩不倦,品茶,饮酒,吟诗,作赋,赏花,放风筝,编柳条……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也使儿女们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审美的冷淡,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人本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愉悦。
在大观园中,那群女子诗意地栖息着,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开始,曹公便开启了休闲审美的各种热闹的场景描写——争作海棠诗,结菊花盛会,持鳌赏桂,穿红戴绿,嬉笑打闹。“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结社源于探春的雅兴大发,发乎于内是精神文化世界的建设冲动,由李纨自荐掌坛,迎春出题限韵,惜春卷录监场,探春、宝钗、宝玉、黛玉作诗。字里行间流动着儿女们浸润在文化世界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行酒令也是《红楼梦》休闲文化的一种。原文描写道:“那女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待鼓声止而梅花落于谁人之手,谁便讲一个笑话。酒席间笑语欢声,其中的情趣是别于日常的快意别致,乃一种富有审美意蕴的审美活动。在休闲文化中涌现出的感性活动,令她们体验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世界是一体的。
(摘编自《论<红楼梦>中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
材料二:
在休闲文化异彩纷呈的年代,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将休闲文化划分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体育运动型的休闲文化、观光旅游型的休闲文化、阅读赏析型的休闲文化、游艺娱乐型的休闲文化.虚拟互动型的休闲文化、求知探索型的休闲文化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人们的休闲生活时间大为增加,消费休闲时代已然来临。在消费主义影响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活动与消费活动相结合,相互影响,化身“休闲生活”迅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大背景下,休闲活动体现出共有特性,能够反映当前休闲活动审美倾向的变化趋势。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特征,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资料基础之上的。休闲活动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物质享乐的需要,任何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休闲活动都不能够长久,纯精神感官上的休闲娱乐不为多见。其次,休闲并不止步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原欲,休闲有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方面。美感体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快感,一是美感。快感极易得到满足,是典型的生理欲望,本质上还是人自身对生理原欲感官的延续。对美感而言,生理原欲的影响逐渐减弱,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关注大于对物质欲望的需求。第三,休闲不同于“没有明确的闲暇意识和闲服需求”的纯娱乐活动,好的休闲活动是对人生活的必备补充,对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能够满足人内在的文化缺失。一方面,除像徒步旅行,个人散步、阅读,个人创作等极少数的休闲活动外,休闲活动中的休闲主体都不止一个人,休闲主体之间开展休闲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彼此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休闲寻求内在的精神文化引领。比如,我们研究品味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时,有着深切的对文化内在关注的愿望;在对弈、品茗、棋语之际有对自我民族独特文化的传承。最后,自我的解放和自由是休闲所寻求的目标之一,“我们基本不会在他人所设定的意图下去行动”。人们努力参与休闲,融入休闲生活之中,是因为“休闲必然使人得到自由”。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休闲生活是想将这种追求生活化、常态化,不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休闲审美活动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展开,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健全的审美心理素质、丰富灵敏的审美感知、多样的休闲方式、熟练的休闲技能运用等等都是获得休闲审美感知的必要条件。要想具备这些审美条件,必要的休闲审美教育必不可少。培育休闲技能是休闲教育的必经阶段和必备手段。相对于大众看电视、打麻将、看电影、聊天等普通休闲方式而言,之所以认为音乐、绘画、舞蹈、书法、诗歌、戏剧、歌剧等属于精英休闲方式,离普通大众甚远,是因为诗歌、绘画、舞蹈等这些休闲活动需要休闲参与主体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参与其中,获得审美情趣的美感体验。
(摘编自《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休闲文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观园里品茶、饮酒、赋诗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使儿女们摆脱了审美的冷淡,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境界。
B.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源于大观园女子的雅兴大发,和结菊花盛会一样,都体现了儿女们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
C.随着休闲文化日渐丰富,当下的休闲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各种形态,它们之间只有形态方面的差别,并没有高下之别。
D.社会正在经历转型的当下,人们参与休闲活动,在满足生理欲望带来快感的同时,更关注精神文化带来的美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谈到审美化的休闲文化,但论证上,材料一侧重于举例论证,材料二侧重于道理论证。
B.在休闲活动中,我们应该力求减弱快感的影响.强化对美感的追求,提倡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
C.《红楼梦》中结社吟诗、行酒令等休闲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虽有规则限制,但并不妨碍参与者获得自由。
D.精英休闲方式比普通休闲方式更能让参与者获得审美体验,应当提倡减少普通休闲活动的比重。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的“休闲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A.贾母月下闻笛
B.晴雯补雀金裘
C.豆官园中斗草
D.宝玉庵中品茶
【4】对于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据调查,当代青年的休闲方式大多为打网络游戏(占比55%)、逛街购物(占比27%)、享受美食、看网络电视,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7、名篇名句默写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从视觉上点明了狼牙山草木茂盛之美:“_______”则从听觉上引出酿酒之泉。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点明了琵琶女所弹曲目,而“_________”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音乐结束时的特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老百姓忘却国耻、安于现状的沉痛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平》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岳》中写泰山占地之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心中复杂情感。
(3)《师说》讲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但是如不跟老师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杜牧)
(1)_________________,直走咸阳。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3)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6)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7)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蜀道难》)
(3)__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旁宫赋》)
(6)________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论语•雍也》)
(8)相知无远近,________。(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尾字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第二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悲剧的一生,颈联写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识人而造成她葬身塞外的现实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之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来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2】对《咏怀古迹(其三)》的主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昭君不为汉皇所重,最终造成葬身塞外的悲剧。
B.写昭君怨恨汉宫皇帝,也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
C.写昭君思念亲人,而仇恨长安汉宫。
D.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幽思。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此外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
B.“字”,人的表字。古人常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
C.“累绁”即“缧绁”,“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在文中,“缧绁”指监狱。
D.“行”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如“假”“权”“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出身贫寒,但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氏手下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做得非常好。
B.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现了其非凡的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孔子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说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但称霸是应该的。
C.孔子代理国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羊羔、猪仔的人们,就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
D.孔子经历坎坷,但乐观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孔子萎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1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从“中国排行榜乱象”的角度写—段新闻点评。要求:分析深刻,不少于200宇。
近日,一份“中国孝心排行榜”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发各界热议。该排行榜不仅显示全国30多个省份的孝心指数,更有各省孝心指数详细排名。其中,河南、山东、安徽位列孝心省份前三名,北上津等经济发达城市排名意外靠后,东北三省则排名垫底,一时舆论哗然。据悉,该排行榜作者是某保健品公司员工,其主要根据该保健品在某省销售量的大小来确定一省孝心指数的高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