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 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 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扩大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我国向来注重海军的建设。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4、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B.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D.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5、电影《狗儿爷涅磐》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狗儿爷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口,还分得了地主的高门楼,娶了年轻漂亮的小寡妇金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7、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
A. 外资企业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私营企业改革 D. 合资企业改革
8、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分析认为“必须参加的战争”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9、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17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三个代表”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线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人民的好战士——王进喜
B.铁人——焦裕禄
C.党的好干部——雷锋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2、下列现象能体现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人们买衣服使用布票,服饰色彩和样式单一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13、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召开;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材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是( )
A.睦邻友好 B.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
1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我们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5、1958年,毛泽东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里提到的“我们”、“人造卫星”首次成功发射的是
A. 神舟1号
B. 嫦娥1号
C. 织女1号
D. 东方红1号
16、下列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的指导方针
B.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7、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 新议会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发表
D. 莱克星顿的枪声
18、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我国解决西藏问题的方式是
A. 武力解放
B. 民主改革
C. 和平解放
D. 放弃主权
19、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0、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如图(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D.大跃进蓬勃开展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1、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2、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3、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5、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6、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在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27、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8、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9、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31、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巩固)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特色中国)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请问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1987年,哪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也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万隆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材料二: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1)在材料一提及的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
(3)20世纪70年代(1970—1979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春天,请你再列举两个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4)材料三所述是哪次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
(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