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1)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唤起了我们对老品牌的回忆,也唤起了我们一起重温那些 美好的时尚记忆。
(2)李阿姨明天去市里,你也 去吧。
(3)对疫情的防控我们 要坚持下去。
(4)国家质检总局 派出调查组赴三鹿奶粉生产企业调查事故原因。
A.已经 一起 一向 业已 B.曾经 一齐 一向 已经
C.已经 一齐 一直 业已 D.曾经 一起 一直 已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数向疫区挺进的逆行者,让国人读懂了什么是闻令而动、无私奉献、可歌可泣。
B.对于这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小明不以为然,觉得下次细心点就可以了。
C.疫情得到控制,每个人心里都好像如释重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D.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理喻的。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年mǎo 一摞书1uò 亵玩xiè 鲜为人知xiān
B.契约qì 宗璞pǔ 吞噬sì 毋庸置疑wú
C.孤零零1īng 1īng 羸弱1eí 菌子jùn 忧心忡忡chōng chōng
D.马嵬坡wéi 猥琐wěi suǒ 孱头càn 不绝如缕l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 目前各地学校对此趋之若鹜。
B.他毕业后来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奉献自己的芳华。
C.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技术过硬,无微不至,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力求成为行家里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B.这位音乐家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歌。诗人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决心。
B. 《回忆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C. 《说和做》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做为学者和革命者的主要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D. 《木兰诗》是北宋的民歌,被郭茂倩收编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文中塑造了木兰爱家爱国、淡泊名利,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形象。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说(xù) 伛偻(qū) 烦噪 惶恐不安
B.诘问(jié) 镶嵌(xiānɡ) 晌午 阿谀奉承
C.炙烤(zhì) 取缔(tì) 震悚 大庭广众
D.憎恶(è) 攥着(zuàn) 惧惮 心会神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①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③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②上国:国都。③郁:阻滞④莳(shì):栽种。⑤信,通“伸”,伸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予尝圃于丛棘之右(园子)
C.惟吾德馨(德行美好) D.因名之曰“何陋”(命名)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甲、乙两文作者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态度?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及相关背景做简要分析。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心里一直藏着姐姐的笑
娄惠静
①今年清明,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没有去看“姐姐”。云上扫墓时,从手机屏幕里看到,她长眠的地方,两棵冬青树长得葱茏滴翠,恐怕两只手合起来都抱不住它们的腰了。
②很小的时候,姐姐就喜欢花啊草的,父亲种在紫砂盆里的石榴和月季,她隔三差五拉着我为它们浇水除虫。十八年前,弥留之际,她强打着精神,说什么都不想了,就在那地方种两棵树吧,说时脸上漾出一丝无奈的笑意,我至今难忘。那天,是我扶着这两株小冬青,让家人一锹泥一捧泪培上土的。培土之前,我特意把她最喜欢的一双布鞋放在坑里,喃喃地说:“姐,一路走好。”
③那年,当我帮她从医院拿到诊断报告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回家后,不敢和她对视,绕着圈子找话跟她说。其实,她从我的“反常表现”就知道了结果,但为了让我放松心情,不时说着我俩小时候的糗事。我心疼至极,禁不住流出了眼泪。她拉着我的手,许久才挤出一句话:“别让爸妈知道……”话才出口,她已稀里哗啦哭出声来。
④她住院治疗的那阵,我不管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天去看她,除了带鲜花,也常常给她做营养餐,让她增加免疫力。每次,她总绽开笑脸,把花贴着鼻尖嗅个够,才示意我插到花瓶里。化疗放疗让她恶心呕吐不止,可当着我的面,她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把碗底残存的汤汁喝干净,笑着说:“好吃”。看到我一脸心疼的样子,姐姐说:“这些营养进去,病慢慢就会好的”,她一直说要看着儿子结婚成家,为父母尽孝养老。说这话时,眼里的期盼神情,总让我动容。
⑤有一天,见她烦躁不安,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哼首《喀秋莎》给你听吧。见她点头,我于是凑近她耳边,轻轻地哼起了她熟悉的旋律,哼到一半,她已经睡着了,脸上露着满足的笑,眼角吊着半滴晶莹的泪珠……
⑥长我两岁的姐姐,从小喜欢读书。课余时间,我跟着她读文学作品。开始时,我把书抢来先读,但我一知半解,读不下去就不想读了。她发现后,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听,到关键处,故意卖关子:“欲知下回分解,请自己去读”。我胃口被吊足了,只好捧起书来自己翻,居然越读越有味道。以后再借到新书,我就学乖让她先读了。我们相互探讨书里面的故事,嘲笑葛朗台的吝啬,同情祥林嫂的遭遇,敬佩林道静的革命理想,也为林黛玉的香消玉殒而惋惜,还时常因书中的某一句话争得面红耳赤。我在姐姐的影响下,爱上了阅读,至今乐此不疲。
⑦姐姐心灵手巧,十几岁就学会了编织毛衣缝纫衣服、刺绣枕套,样样都拿得起。我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就穿着她为我缝制的藏青色阔条灯芯绒两用衫去厂里报的到。时尚的尖角领点衬着高挑的身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头率算蛮高的。永远记得,她完工后让我试穿,围着我左一圈右一圈转着看时露出的那张灿烂笑脸。
⑧十八年来,我心里始终藏着姐姐的笑,特别是夜深人静思念她的时候。她的笑,犹如一盏灯,把我的心照得又暖又亮……
(选自2020年5月11日《新民晚报》)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姐姐在弥留之际要求种下两棵冬青树,是受到父亲喜爱花草的影响,表达姐姐对花草始终不渝的喜爱。
B.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姐姐漾出一丝无奈笑意的原因有:姐姐无法摆脱的死亡结局、她对人生的无限眷恋、种冬青树寄托的念想……
C.第③段划线句表明姐姐平时特别畏惧父母,现在得了重症也不敢让父母知道。
D.第⑥段划线句说明姐妹俩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闹矛盾,关系很不和谐。
【2】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标题既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抒发了“我”对姐姐深沉的怀念之情,奠定了全文怀念的抒情基调。
B.文章采用倒叙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了“我”对姐姐的怀念,引出下文。
C.文章用第一人称叙事,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文章的心理描写与抒情更加细腻感人,更好地表现了姐妹深情。
D.两棵冬青树既是姐姐的象征,又寄托了“我”对姐姐的怀念,同时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3】第④段划线句子“每次,她总绽开笑脸,把花贴着鼻尖嗅个够,才示意我插到花瓶里”,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多余?为什么?(6 分)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姐姐的形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为我擦鞋的人
(1)一天下午,我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我的哥哥、嫂子、嫂子的妹妹和她的孩子,四个人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你快过来吧。”妈妈在电话里央求着我。我在悲痛中六神无主,踉跄着脚步在房子里转悠,想着要往行李箱中装些什么。
(2)我想立刻出门,赶快去父母居住的密苏里州老家。但是我和丈夫劳瑞计划好了要从俄亥俄州搬到新墨西哥州,正收拾东西,房子四周乱糟糟的。我和劳瑞以及两个小孩子需要带的衣服都已打包,另外一些衣服扔在洗衣间地板上,都还没来得及洗。餐厅桌子上还摆着吃晚饭时的盘子,屋子里到处扔着孩子们的玩具。
(3)劳瑞在网上预订第二天上午的飞机票,我在屋子里溜达着,漫无目的地拿起想收拾的东西,然后又放下。我心乱如麻,刚才在电话里听到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比尔没了,玛里琳也没了,还有两个孩子……”这个不幸的消息仿佛是一团棉花,堵塞了我的脑子。
(4)劳瑞订好了机票,然后给几个朋友打电话,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有个人忽然要和我通话,那个人对我说:“如果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告诉我。”
(5)“非常感谢。”我回答。但是我不知道要让别人帮我什么,我的心根本静不下来。
(6)我瞅着屋里空白的地方愣神,劳瑞这时给多娜·金打了个电话,我在教堂的育儿课上和她一起讲过课。多娜和我是偶然认识的朋友,不过见面的时候很少。她和她的丈夫爱默生·金有六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 15 岁,她每天忙于照顾孩子。劳瑞很细心,他想到了要告诉多娜,这个星期日只能让她一个人去讲育儿课了。
(7)我的女儿梅根突然冲了过来,手里抓着个皮球,儿子埃里克在后面追逐着她。孩子们应该上床睡觉了,我想着。
(8)这时,门铃响了,我慢慢站起身,拖着脚走向门口。外面站的是爱默生·金。
(9)“我来给你们擦擦鞋。”他轻声说。
(10)我听得一头雾水,让他再说一遍。
(11)“多娜只能留在家里看孩子,”他说,“但是我们想帮你做些什么。我想起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花了几个小时才把孩子们的鞋擦干净上了油,然后才去参加葬礼。这就是我来的原因,把你们的鞋拿过来吧,不光是新鞋,还有旧鞋也拿来。”
(12)在爱默生说这话之前,我都忘了收拾家里的鞋。现在我才想起来,埃里克上个星期还穿着一双新鞋蹚过泥水。梅根也不甘落后,用脚踢石头,鞋脏了不说,脚趾都磨破了。
(13)爱默生在厨房的地板上铺好了旧报纸,我把全家人的鞋都收拾到了一起。爱默生找来了一个盆,倒上了肥皂水。他从一个抽屉里找到了一把旧小刀,又从水池下边找到了一块海绵。劳瑞翻箱倒柜半天,终于找到了一盒鞋油。
(14)爱默生坐在地板上,开始干活。看着专心致志做着一件事情的爱默生,我的思路也恢复了条理。我告诉自己,首先得把衣服洗了。洗衣机转动起来之后,劳瑞和我给孩子们洗了澡,打发他们上了床。
(15)我洗着盘子,爱默生在一旁给我们擦着鞋,一句话没说。他那满怀关爱的举动让我热泪盈眶,也洗去了我心中的迷雾。我有力气干活了,能思考事情了,能打理生活了。
(16)我一件接一件做着手头的事,做得有条不紊。我走进洗衣间,把洗衣机里装得满满当当的衣服放进了烘干机,等我回到厨房时,发现爱默生已经回家了。墙角并排放着我们全家人的鞋子,干干净净。
(17)现在,每当我听到哪位熟人失去了所爱的人,我就会想到为他们做一些需要的事情,比如给他们擦擦车、把他们的狗送到宠物寄养店,或者在他们参加葬礼时给他们看看家。
(18)每次有人问我:“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做这件事?”我就会回答:“因为有个人曾经为我擦过鞋。”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2019年1期,有删改)
【1】阅读选文,依据提示,按事件发展先后顺序填入“我”的心理变化或对应情节。
事件 | 痛失亲人 | 漫无目的地收拾东西 | B | 爱默生坐在地板上擦鞋 | “我”一件接一件做着手头的事 |
“我”的变化 | 悲痛中六神无主 | A | 一头雾水 | C | 有条不紊 |
【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第(14)(15)两段内容,请概括出爱默生令“我”感动的原因。
【4】选文第18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12、人生路上,我们有许多面临选择的时刻。请你以“选择”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