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自贡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世博园中国馆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特色。

    B. 他们是两个初中的学生。

    C. 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D. 中外联合科考队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 2、选出下列关于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 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得高,望得远,胸襟博大,见识就高明。

    B. 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茫。

    C. 诗中“不畏”一词显示出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D. 诗中最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茨威格,它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 《泊秦淮》《贾生》《约客》的作者依次是杜牧、李商隐、赵师秀。

    C. 《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他所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D. 纪晓岚,字昀,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 5、下列所描述的情况不可能发生的一项是(  

    A.唐代的刘禹锡被贬谪,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和博学之人交往,弹琴,读佛经,还拿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表现其陋室不陋。

    B.唐代大诗人杜甫年轻时登上泰山,惊叹于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顿生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兼济天下的豪情。

    C.南宋的陆游在春社日临近时,经过蜿蜒的山路,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山西村,受到了淳朴村民的热情接待,因此他写了一首律诗《游山西村》。

    D.清代的纪昀向众人讲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桌上放着《聊斋志异》的手稿,厅堂挂着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     (zhào)数小舟,()铁钯

    B.(sēng)()金重修 是非木(shì),岂能为暴涨(xié)之去

    C.(yān)于沙上 可据理()断欤

    D.如是再(niè),石又再转(suì) 反(shù)流逆上矣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公里拉练活动终于结束,同学们如释重负的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休息。

    B.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C.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未若柳絮风起(《咏雪》)

    B.微颔之   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陈康肃公射   择其者而从之(《论语》)

    D.有卖油翁释担而   三十而(《论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取一葫芦置于地 太丘舍去,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睨之久不去 思不学则殆(《论语》)

    C.康肃笑而遣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D.我酌油知之 可为师矣(《论语》)

    3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详细的描写。

    B.本文故事里暗藏道理,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告诉我们熟能生巧以及有长处不能骄傲的道理。

    C.文中对陈尧咨的描写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他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忿然”到“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D.本文语言简练,“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______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集中营的课堂

    程 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营里面

    高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4“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意?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 11、现代文阅读。

    旧  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中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你采用恰当的敬辞和谦辞,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你的朋友以及家人到家里做客。(注意: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以及目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