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遂宁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B.他沉迷电脑网络游戏,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D.叶圣陶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C.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D.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交管局发言人表示:南宁地铁的修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

    B.记得我刚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C.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工作,我们不仅要落实到位,也要宣讲到位。

    D.记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公里拉练活动终于结束,同学们如释重负的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休息。

    B.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C.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的工具。

    B.随着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社交方式,微信朋友圈里的怪现象也越来越多。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一个人能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困难终于解决了,我如释重负

    B. 张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

    C. 同学们要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阿长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老王》一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老王: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往事耳___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

    (3)恐已________

    (4)盲臣敢戏君乎________

    2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同样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劝说方式有何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

    (2)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

    (3)_____________,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

    (5)______________,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

    (6)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暮江吟》)

    (7)不管走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眷恋的归属。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借“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________________”诗句借景抒情,寄托自己思亲思家之情。

    (8)《木兰诗》中夸张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再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文详写了老王临终前赠香油和鸡蛋,作者为什么详写这部分内容。

    2选文第①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发挥想象,补发出“我”接过老王这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那些美丽,无关金钱

    ①这是一个典型的4—2—1家庭。两对退休的老人,一对中年夫妇,一个他们共同的宝贝疙瘩——初中二年级女生蕊蕊。从去年起,他们在一年的三个黄金周里,总要抽出一天来聚会,并且规定出很独特的主题。比如去年的三次聚会的主题分别是:无车日、无电视日、无电话日。

    ②无车日那天,七个人一起步行去美术馆看展览,来回大约八公里,虽然四位老人里有三位笑责蕊蕊步伐太快,突进到前面扭头笑蹦又倒回来搀扶未免添乱,大家到头来非常开心。无电视日那天坚持不看电视,电脑也不打开,广播也不听,蕊蕊连MP3也搁进抽屉,于是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剪纸,有的琢磨食谱,蕊蕊则写成一首诗,晚餐后得意地朗诵给大家听。无电话日那天,最憋闷的是蕊蕊,一直到中午以前,她还不时撅着嘴问:不煲电话粥,发短信也不行吗?第二天,虽然有人来问“昨天你们家电话怎么打不通,手机总关机?”但也真并没耽误了什么事,而蕊蕊第二天读自己头天长长的日记,读到末尾一句“原来人除了跟别人交流,还应该腾出时间来跟自己交流啊”,不禁捧腮良久。

    ③最近这个黄金周的第六天,他们是在蕊蕊姥爷姥姥家聚的,这天被确定为无金日。黄金周,黄金周,人们叫惯了,不以为怪,习以为常。其实,黄金周以外,又有哪天人们避免得了金钱方面的话题呢?聚会前的日子里,蕊蕊的爷爷跟姥爷电话里有所争论,一个说“炒股是合法投机”,一个说“好多小股民是退休或下岗的职工,他们付出的身心代价巨大,也是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本质当然还属于劳动者辛勤付出”;奶奶、姥姥对两位老头的争论不感兴趣,她们议论的是报纸上刊登的抓捕绑架者的消息,搞绑架的,图的还不就是钱?爸爸妈妈小声计算着什么,蕊蕊走开不听,心里却明白,是在计算自己家的这套房子还欠贷多少。

    ④爷爷说,建议大家回想,想出咱们之间,那些美丽的瞬间——跟挣钱、花钱无关的瞬间;姥姥说,好好好,像生日送礼呀,一起旅游呀,拍婚纱照呀,都不算,因为里头还是“含金”。妈妈说,我愿意好好想想,可是,我建议,别跟时下电视节目里那样,动不动发射催泪弹,我平日上班太累了,不想流泪,想笑,特别想甜蜜地微笑。

    ⑤蕊蕊爸爸打了头炮。他说,那时候蕊蕊只有三岁,我记得有一天我们三口子上街,挤公共汽车,我把她和她妈都推上去了,自己却掉在了车外,后来的两辆我也没挤上去,最后我终于挤上去了,也总算摇晃到了咱们要到的那一站,我下了车,就看见蕊蕊她妈正牵着她,在车站后头痴痴地等我,蕊蕊发现了我,她先把一只腿使劲一顿,然后双脚跳起,拍起手来,双眼闪出我没法子形容的光芒,那真是美丽的一瞬——她在许许多多的人里面挑出了我来,表达她那失而复得的一派天真的快乐,哎,就在那一瞬间,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两个女人,这一对母女,她们跟我,在这人世间确实建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关系,我必须跟她们很好地在人生的路上跋涉下去……

    ⑥蕊蕊妈妈微笑了,可是她坦诚地说她一点也不记得那个瞬间。她说她想到了那一年那一晚,她正洗澡,突然停电,吓坏了,满身肥皂泡没冲掉,极其狼狈,可是,没等她叫出声来,蕊蕊爸爸就冲进了浴室,手里举着飘火苗的打火机,跟她说:“有我呢!你别动,我再去点蜡烛!”她说,那举着打火机的人,那张半明半暗的脸,是刻在她心底里的美丽一瞬。

    ⑦奶奶说,那次在餐馆吃饭,我也不知道蕊蕊爸妈两口子是为什么,我一瞥之间,正巧看见他们俩互相挤鼻子吐舌尖,是那种小孩子忘我逗趣的表情,他们都那么大了,当个白领挣的不算少,可每天累得够呛,各自在公司里那社会人际关系也应付得心力交瘁,可是在能松弛下来的时候,呈现出那么样的一派童心,我觉得,那是美丽一瞬!蕊蕊就嚷:咦,我怎么没瞧见呀?

    ⑧他们还陆续回忆出了更多的与金钱无关的美丽一瞬……

    ⑨那个“无金日”,蕊蕊躺进被窝以后还在回味。道是无金却有金啊!她后来睡得很甜蜜,因为她意识到自己的幸运——能受到这样的熏陶。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á  shè 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划线句“道是无金却有金啊”中有两个含义不同的“金”,“无金”的“金”指的是“金钱”,“有金”的“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的家庭聚会主题给蕊蕊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完成下列表格:

    家庭聚会主题

    蕊蕊的活动

    蕊蕊的感受和体验

    “无车日”

    她感到兴奋和新奇

    “无电视日”

    蕊蕊写成一首诗读给大家听

    她感到十分得意

    “无电话日”

    蕊蕊记录并重读自己日记

    “无金日”

     

     

    5文章主旨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初中了,渐渐会发现:结识朋友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学途中、体育课上、校园比赛中……我们会认识一些人,经历一些事,并成为朋友;结识朋友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也会感到自己孤身一人,没有伙伴,也找不到真正的朋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语言流畅,抒发真情实感,严禁抄袭、套写。

    ②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