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海底两万里》中的格兰特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
D.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如《西游记》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点缀(zhuì) 炽(zhì)热 修葺(qì) 风餐露宿(sù)
B.譬(bì)如 累赘(zhuì) 晌(shǎng)午 诲(huì)人不倦
C.门槛(jiān) 诘(jié)问 哀悼(dào) 污秽(huì)不堪
D.呜咽(yè) 哺(bǔ)育 校(jiào)对 高潮迭(dié)起
3、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菜畦(qí) 讪(shàn)笑 亘(ɡèn)古 锲(qiè)而不舍
B.确凿(záo) 哺(bǔ)育 瞬(shùn)息 迥(jiǒnɡ)乎不同
C.污秽(huì) 磐(pán)石 彷(pánɡ)徨 人迹罕(hǎn)至
D.深邃(suì) 炽(zhì)热 弥(mǐ)高 义愤填膺(yī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每天都锲而不舍地走上三公里,一开始小腿肚子疼,他咬咬牙挺了过去。
B. 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C. 一位外国妇女产下了六胞胎,这样的机率真是微不足道。
D. 我劝告他不要赌博,可他不以为然,不改恶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色史诗电影《浴血广昌》把广昌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给了我们。
B.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 一男子边看手机边过马路,车辆纷纷避让,他却不以为然,最后还是发生了车祸。
D.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 以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些,对精神的追求多一些,就可以 , ,就可以从容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A.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多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种尘世的俗累
B.看风景的心情 沿途的风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C.沿途的风景 看风景的心情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D.看风景的心情 沿途的风景 少一些尘世的俗累 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
7、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抱歉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B. 抹杀 目不窥园 燕然勒功
C. 谣言 潜心贯注 鞠躬尽瘁
D. 暑名 迥乎不同 妇儒皆知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不蔓不枝 枝:枝节
C.亭亭净植 植:竖立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康肃笑而遣之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B.在《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品格的描写,以菊花做反衬、以牡丹做陪衬,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C.郑板桥画竹子,没有老师的传授,大多都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而画出来的。
D.郑板桥《画竹》给我们启示,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风 和 日 暖 冻 蝇 触 纸 上 咚 咚 作 小 鼓 声。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乡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各题。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不要掉队呀!”
(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5)“我们顶着天啦!”
(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8)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9)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10)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2)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3)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1】请概括上面选文的主要内容。
【2】对选文相关词句含义或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体现了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抒发了豪迈的情怀,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
B.第(7)段中“一步一步”,体现战士们已经很疲劳,走不动了。
C.第(8)段中连用三个“又”字,渲染了山路的难行。
D.第(9)段中“一尺来宽”表明道路极窄,突出表现了红军露宿环境之危险恶劣。
【3】选文(3)—(6)段主要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11)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6】第(11)段中作者前面说“就是寂静”,后面却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写“声音”是为了衬托“静”,这就是“以动衬静”的写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吧?请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字)
11、 尘世小暖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 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 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 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 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我的心中涌起满满的感激之情。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也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作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
【1】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2)_________;(3)_________;(4)老人送“我”卷饼,叮嘱“我”多吃饭。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5】看到老人怀里抱着孙女的情景,“我”有什么感受,请联系文章内容,可适当选用人物描写方法。
12、题目:留在我心中的___________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内容具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④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