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C.吴锦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他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 37000 多元,并于2016年2 月 14 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D.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攀谈(pān) 哺育(pǔ) 木杮(fèi) 迥乎不同(jiǒng)
B. 愧怍(zuò) 告罄(qìng) 酒酿(liàng) 盘虬卧龙(qiú)
C. 取缔(dì) 奠基(diàn) 尴尬(gà) 怏怏不乐(yàng)
D. 吞噬(shì) 舷窗(xián) 战栗(lì) 诲人不倦(hu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B.看完相声演员岳云鹏的表演,大家都忍俊不禁。
C.“淇澳银虾酱”以其耐人寻味的独特口感吸引着八方食客。
D.小刘一点儿也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
5、下列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吟唱 厄运 辜负 语无伦次
B.幼稚 遗憾 监督 颠沛流离
C.悠闲 商酌 烦躁 言外之意
D.霹雳 缠饶 澎湃 锋芒毕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商酌/执着 别扭/久别重逢 颠沛流离/高山之巅
B.合拢/笼罩 忏悔/诲人不倦 悬崖峭壁/天涯海角
C.涉足/拍摄 拖沓/踏石留印 忧心忡忡/气冲斗牛
D.譬如/荒僻 凛冽/轰轰烈烈 当之无愧/惊心动魄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六合区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屋子里放着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D.机器的质量,是决定能否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8、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惟吾德馨(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______)
③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④西蜀子云亭(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龙则灵(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
③草色入帘青(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操?
9、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家。
(3)学而不厌,____,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
10、不能“兼济”,请先“独善”
①“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很多人曾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对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难易则仿佛没有任何分歧,人们似乎觉得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兼济天下当然更难。孟子说得很清楚:“穷则独其身,达兼济天下。”只有飞黄腾达了才能景济天下,飞黄腾这已然很难了,还要兼济天下,岂不是难上加难?
②但是今天,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兼济天下比独善其身容易多了。
③一个人即使只给几个人好处,那么得其好处者就会为其点赞,将他的优点说得无以复加,对他的坏处却视而不见,保持沉默。只要给少数几个人绳头小利,“兼济天下”者就有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不会质疑他财富的来源与支配,只要见者有份就行,至于他是否有劣迹,则在所不问。只要给几个人小恩小惠,后者就会将“天”缩小为“坐井观天”看到的“天”,将微不足道的小善吹捧为“兼济天下”,不明真相者、不爱求真者往往就以为有人真的是“兼济天下”了。甚至,获利者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按他们的需要重新定义何为“善”,何为“不善”。
④独善其身的人则危机重重。
⑤一个人独善其身,并不能给其他人有形的好处。虽然一个独善其身的人是加惠周边的,例如他一不侵占他人的利益,二不骚扰他人,不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不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但是周围的人未必会这么想,独甚其身的人无法像“兼济天下”的人那样短时间给周围的人以有形的利益。
⑥一个人独善其身,他的道德会给周围的人以压力;他的遵纪守法,让其更像是一种异类,当大多数人都无视红绿灯的时候,那个看到红灯就止步不前人,往往被人看成“迂腐”“不灵活”。
⑦一个人独善其身,他的恬淡,他的甘于寂寞,他的不怕狐独,往往会被其他人觉得是傲慢,不屑与大众为伍,这又成为独善其身者的一种新罪状。有人不理解独自一人的乐趣,他们不能理解为何有人不愿意与他们闲聊闲扯打成一片,他们只能理解为独善其身者肯定眼高过顶。
⑧独善其身还更需要勇气。独善其身者没有战友,战壕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单打独斗,独当一面。他不去结交权贵,也不自我宣传,还懒得辩解,他成为人们眼中的“神秘人”“怪诞客”,神秘的面纱没有揭开,于是误会的潮水汹涌而至,非议的雾霾铺天盖地。由此可见,要独善其身,最难的还不是做到“善”,而是“独”。
⑨独善其身是这样难,所以真正将“独善其身”当成人生理想的人极少极少。大多数人的理想是兼济天下,因为这个理想说出来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与己心,引来崇拜的眼神,这样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能不能实现则是另外一回事。而独善其身,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粉丝,人生还有什么趣味?
⑩这就是有人喜欢谈过高之理想,愿意装作有“兼济天下之志”的原因。其实他们想的只是“达”,担心的是“穷”,至于“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他们实际上是没有想过的。
⑪但是要为天下提供真正新的思想、新的动能,必须独善其身。
⑫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坦言,他之所以“跟踽独行”,是因为这能让他独立思考:“我是一个真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的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那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至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⑬思想的交锋不能靠工筹交错,酒酣耳热只会令头脑发热,真正的成就必将是苦心孤诣的结果。
⑭每个人都独善其身,天下自然善了。
(摘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链接一】
“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日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式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节选自《邓稼先》)
【链接二】
【调查】
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独善其身”的处事态度?
非常赞同 | 比较赞同 | 不太赞同 | 不赞同 |
10% | 34% | 35% | 21% |
陶渊明年少时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到他39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节选自《独善其身的陶渊明》,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实很多人对于“独善”与“兼济”的难易没有任何分歧,他们将两者比较就明白难易。
B.一个人即使只给几个人好处,那么得其好处者就会为其点赞,真实准确地宣传他的优点。
C.愿意装作有“兼济天下之志”的人并不是真有这种理想,而是他们喜欢“达”而怕“穷”。
D.独善其身确实是过高之理想,即使能实现,也没有粉丝,这样的人实在没有什么趣味。
【2】阅读链接二,并结合材料,下列对“独善其身”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陶渊明处事态度的调查结果,说明不少人认同当时无法兼济天下时可以转向独善其身。
B.检验新时代文明实践时只需每个人独善其身,体现出较高的个人文明指数,无需关注群体。
C.只有极少的人真正将“独善其身”当成人生理想,因为“独善其身”的人危机重重。
D.纵使单打独斗,独当一面、孤独寂寞,独善其身者也不后悔,只要保持思想和精神的独立。
【3】作者认为“独善其身的人危机重重”,试概括其在现实中面临的危机。
【4】文章说“思想的交锋不能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只会令头脑发热,真正的成就必将是苦心孤诣的结果”。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链接,说说邓稼先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1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小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⑴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⑵ 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⑶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⑷ 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⑸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⑹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⑺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⑻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⑼ 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⑽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⑾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⑿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⒀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⒁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⒂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2】请赏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4】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
12、题二:“让______充满味道”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提示: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生活、学习;可以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家、校园、课堂等;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书、雨伞等;可以是表示情感的词语:关爱、幸福等等。这样,依据所填写的词语进行立意即可。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