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2、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 殷红(yān) 鞠躬尽瘁 (cuì) 妇孺皆知(rú)
B.挚友(zhì) 新鲜(xiān) 截然不同(jié) 热泪满眶(kuànɡ)
C.宰割(zǎi) 呜咽(yān) 风悲日曛(xūn) 迥乎不同(jiǒnɡ)
D.哺育(bǔ) 惩罚(chénɡ) 深恶痛绝(wù) 锲而不舍(qiè)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B. 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 我们为残疾人做的这点事太微不足道了!
D.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歌。诗人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决心。
B. 《回忆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C. 《说和做》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做为学者和革命者的主要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D. 《木兰诗》是北宋的民歌,被郭茂倩收编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文中塑造了木兰爱家爱国、淡泊名利,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形象。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经历了四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三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
B.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 “因此,海洋才是真正的生活场所,我准备建设水中城市,海底住宅群……如果成功的话,那一定是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市!”此段话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尼摩船长说的。
D. “一手拉着缆索,一手挥舞着锋利的鱼叉。离这个睡着的动物不到二十英尺了。突然,他的胳膊猛地一伸,投出鱼叉……”此片段描述的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捕鲸手尼德·兰。
6、下列属于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 美丽乡村 好奇地问 默默地生长 它的声音
B. 热爱祖国 执行任务 拜访故居 排除故障
C. 老师讲课 小明进门 太阳升起 桃花开放
D. 漂亮极了 放松下来 干得很好 跑得飞快
7、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8、[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课文《河中石兽》)
[乙] 《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②往问③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释)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②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③问:问候,慰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转转不已 已:
(3)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示: (4)天下事皆尽矣 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B.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C.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D.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韩愈《晚春》一诗中“_________ ,________”,表现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情形。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诗人以梦境来表达爱国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按照看花、_______、______的行文思路,借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
【2】第⑦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3】从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觉到作者在赏花前后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4】《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认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11、 一棵树的姿势
张玉萍
①童年记忆里,奶奶家的后院种了几棵桃树。
②早春时节,桃花结露而绽,细小枝丫间一片喜悦的嫣红。风过处,是淡淡不留痕的清香。小小的我内心充溢着满满当当的兴奋,在树下钻来钻去,嘴角划开大大的弧度,心亦如同花儿般摇曳。桃树上总是流出一些暗黄浓稠的胶状物,当时不懂这是什么,心里一直很好奇,听奶奶说这是树脂,好像还可以当作胶水来使用。
③再后来过了几年,突然有一天,爷爷说想把桃树砍掉。据说是桃树生虫了,枝干里面全朽掉了。我想起那些桃树的样子,枝干的外表皲裂开来,夹杂着土灰色斑痕,坑坑洼洼。内里黑乎乎,洞眼处留下了虫蚁蛀蚀的痕迹,面目略显狰狞可怖。当时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一种说不出的怅然,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摧枯拉朽的无奈。
④可是,来年春天。桃树竟再一次绽放出喜悦的嫣红,虬枝倔强地伸展向上。(甲)
⑤在很多时候,人其实和树是一样的。在某个命运的转角,遭遇到一些变故,整个身心都被悲伤笼罩,让人无处可逃。好像蹬开了地狱里已经伸出的幽灵之手,大汗淋漓接近虚脱。但又或许在下一个瞬间,又会在黑暗中发现一丝光亮。希望,在此时此刻就像最饥饿的骆驼嘴里的谷草一般不可掠夺。(乙)于是你慢慢地循着出口,一点点去接近光亮的起源。而所有在黑暗中泅渡,以及摸爬滚打留下的疮疤在结痂、蜕皮后,终会成为一枚闪亮的勋章。
⑥树亦如人,人应如树。
⑦在一些不被人理解的时刻,或许你会觉得自己就像一群白色鸽子中唯一一只浑身落满灰尘的异类。你须知,你永远无法博得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同。此时我们应当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动摇。像一棵树一样,不论风吹雨打,我自安然若素。(丙)不管你称赞抑或批判,树只是坚定地静默矗立在泥土里。它有着心怀空谷般的沉静,不会因为旁人的流言蜚语而离开泥土,自取灭亡。
⑧树从不向天空献媚,更不会向世俗低头。我们做人也应如此。虽不要求你一身正气、大义凛然。但至少应该做到不与品质不好的人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要时刻保持自己正确的是非价值观,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种独立的人格。
⑨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诚然,树,欣欣然来到这世上,也欣欣然离开这个世界。(丁)生命的深处,不必同情,无须悲欢。在干净而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既可以像松柏那样坚硬而常青,也能像柳树那样在和风中招摇着柔软的枝条。
⑩人生于世,活成一棵树的姿势,挺好。
(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③段,当爷爷想要把桃树砍掉时,“我”为什么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怅然?
【2】文章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请选择它应放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A.(甲) B.(乙) C.(丙) D.(丁)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4】阅读文章第⑨段,谈谈“诚然,树,欣欣然来到这世上,也欣欣然离开这个世界”一句中两个“欣欣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5】“人生于世,活成一棵树的姿势,挺好。”请结合文章及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抓住中心,语句通顺;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