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萦带(yíng) 污秽(huì) 忧心重重(chōng)
B.镐头(hào) 谰语(lán) 尴尬(gà) 诲人不倦(huǐ)
C.羸弱(léi) 毋宁(wú) 吞噬(shì) 颠沛流离(pèi)
D.炽热(zhì) 震悚(sǔ) 赤裸(luǒ) 忍俊不禁(jìn)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万般愁绪汹涌而来,既有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又有对人民生活的担忧;既是辞官的愤然,又是对社会的不满。
B.这首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的爱国感情。
C.龚自珍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诗中“花”喻青少年,表明诗人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浩浩荡荡 颠沛流漓
B.天涯海角 兀兀穷年 心不在焉 苛捐杂税
C.酣然入梦 悲天闵人 心有灵犀 惊心动魄
D.鞠躬尽瘁 怏怏不乐 悔人不倦 妇孺皆知
4、下列对文体文学知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
B.《未选择的路》——《中外哲理诗精选》——弗罗斯特——美国
C.《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北宋
D.《伟大的悲剧》——《夺取南极的斗争》——茨威格——英国
5、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下列适用于鲁迅先生逝世的挽联是( )
A.天地永留圣著,泉台亦复陶然。
B.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D.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6、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 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 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D.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二人对话。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③⑤④
8、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为学头脑①
明 王守仁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②,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③’,只是行不著、习不察④,非大本、达道⑤也。”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摘自《传习录》)
注:①头脑:思考与判断能力。②无间:没有距离,指通晓所学知识。③义袭而取:凭偶然的正义行为去获取,这里指偶然的收获。④行不著、习不察:做却不知原委,成了习惯却不明原因。⑤大本、达道:天下的根本和通达的道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但当涉猎 _______ (2)见往事耳_______ (3)如舟之有舵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为学须得个头脑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大本、达道也
【3】翻译下面语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甲文中孙权教吕蒙学习只须“______ ”,乙文中“先生”却教导“学者”学习必须具备“_____”。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7)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8)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9)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⑥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看到日渐衰老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一支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⑪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⑫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⑬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⑭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⑮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1】体会“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括号里。
料定——________——________—惊愕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⑭段。
【4】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
【5】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打比方
B. 列数字,分类别
C. 举例子,打比方
D. 列数字,作比较
【2】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 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 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 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3】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12、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尝试都会让我们成长。
请以“那一次尝试,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要求:⑴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⑵叙事时应条理清楚;⑶详略安排得当;⑷要有对细节生动具体的描写;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