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建立了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A.3 B.4 C.5 D.6
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
②瓦子
③互市
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⑨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发明的,发明人是( )
A.蔡伦
B.扁鹊
C.毕昇
D.贾思勰
4、19世纪初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诗书读尽亦枉然。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5、学习历史,需要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下图中三个政权正确的是
A.①辽②西夏③南宋
B.①西夏②辽③北宋
C.①辽②西夏③北宋
D.①西夏②辽③南宋
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灭亡金 B. 建立元朝 C. 统一蒙古 D. 定都大都
7、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是
A.“扶清灭洋” B.“均田免赋”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8、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安抚司 B.市舶司 C.转运司 D.理藩院
9、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建设,“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垦田面积增大,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域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11、“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有效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皇帝制
D. 行省制
12、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李春
13、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A.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14、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创立进士科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汉武帝 D. 魏孝文帝
15、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蒙古族
16、“……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如燃放,焰绝,然后子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步。”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17、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契丹的统治者 B.女真的统治者
C.党项的统治者 D.匈奴的统治者
18、同学们进行主题研究时,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达
D.人口的增加
19、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荷兰殖民者占我国台湾 ④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20、对下边两幅图片的解读,错误的是( )
A.都完善了科举制度
B.都减轻人民负担
C.曾击败东、西突厥
D.大力发展生产
21、南宋的抗金英雄是——
22、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的发明是________。
23、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24、元朝境内因民族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
25、____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6、科技名著
(1)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的科技巨著《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
(3)徐光启的农业著作《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末一部重要的____科技巨著。
27、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28、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__________ 。
29、北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30、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治全国:清朝以_________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 请你列举出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至少列举出三条)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自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是
A.关子B.铁钱C.“交子”D.“会子”
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