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昌吉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关于“靖康之变”的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北宋灭亡 B.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 C.金军攻进开封 D.岳家军浴血奋战

  • 2、下列最能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3、“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4、下图中的帐幕车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活( )

    A. 党项族   B. 傣族

    C. 蒙古族   D. 藏族

  • 5、北宋时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来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游玩,此场所叫作

    A.交子 B.瓦子 C.市舶司 D.会子

  •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是:

    ①柳公权

    ②颜真卿

    ③欧阳询

    ④吴道子

    ⑤阎立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7、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8、图中“A”处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是( )

    A. B. C. D.

  • 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B.加强水利灌溉

    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为了对高丽战争

  • 10、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A. 澶渊之盟

    B. 南宋的建立

    C. 宋金议和

    D. 金把都城迁到北京

  • 11、“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哪一历史事件的后果

    A.武则天称帝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 12、李自成统一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在绝望中自缢的明朝皇帝是

    A. 明神宗

    B. 明熹宗

    C. 崇祯帝

    D. 明成祖

  • 13、“张家港黄泗浦遗址”(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发现的唐代寺庙建筑基址,其布局与日本唐招提寺极为相似,这最有可能为下列哪一事件提供佐证

    A.遣唐使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 14、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宰相

    B. 分化事权

    C. 设置通判

    D. 控制禁军

  • 15、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

    A.地动仪、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B.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C.浑天仪、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D.地动仪、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 1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设内阁

  • 17、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B. 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C.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做保证

  • 18、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现象最能反映宋代(  

    A.强干弱枝

    B.重文轻武

    C.用人唯才

    D.独尊儒术

  • 19、下图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②处代表的事件是:

    A.建立隋朝 B.开凿大运河 C.建立宋朝 D.建立元朝

  • 20、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宣读祭文。下列选项不应出现在祭文中的是(       

    A.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B.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C.仁为己任,见利思义

    D.民族同心同德,华夏声威远扬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 22、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23、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 24、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_____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 25、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是一部_____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记述了从__________共1 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2)司马光的《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26、《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它的作者是________

  • 27、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28、唐朝的瓷器工艺水平高超,__________ 闻名中外;明朝时景德镇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__ 畅销海内外。

  • 29、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 30、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3)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4)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选拔人才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考试制度的渊源和发展的大体进程,你所在的班级打算举力一次“科举制度古今谈”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一:隋朝篇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只看重门弟高低,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弟即可进入仕途。谁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通过什么办法选拔人才?

    (2)谁在位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什么诞生?

    探究二:唐朝篇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唐太宗为了鼓励士人报考,把哪科定为最重要的科目?

    (2)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拘常规,破格用人,亲自面试考生,创立了什么制度?

    (3)唐玄宗为丰富考试内容,把什么定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探究三:宋朝篇

    (1)宋朝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了什么政策?

    (2)写出宋朝科举制的表现?(一点即可)

    探究四:感悟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请你说出科举制对以后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