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自贡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反抗侵略   B. 民族团结

    C. 社会变革   D. 和平交往

  • 2、准确掌握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部分史实的概括表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唐代农民发明使用的筒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灌溉工具

    B.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明朝改革科举考试,要求考生答卷必须撰写“八股文”

    D.1636年,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政权

  • 3、《旧唐书·李密传》:“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其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从这首诗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C.安史之乱,唐朝衰微 D.藩镇割据,战乱不休

  • 4、唐朝时,日本曾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中国,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日本完备的制度

    B.加强两国经济的交流

    C.求取印度佛教的真经

    D.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 5、小明暑假时去旅游胜地避暑山庄,导游对避暑山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是清代皇帝联络少数民族首领感情的地方 B.就是清朝皇帝避暑休闲的地方

    C.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 D.体现了清朝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 6、下图为我国古代“瓦舍”又称“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 隋唐科举制发展

    B. 唐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娱乐文化丰富

    D. 明清的边疆巩固

  • 7、“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赞的是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统治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 8、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建造在

    A.隋朝洛阳郊外

    B.唐朝长安郊外

    C.北宋东京郊外

    D.南宋临安郊外

  • 9、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揭示了“安史之乱”(  )

    A. 爆发的主要原因 B. 演变的基本过程 C. 体现的根本性质 D. 产生的重大影响

  • 10、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访问的国家是

    A.日本 B.新罗 C.天竺 D.波斯

  • 1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定在( )

    A.长安 B.东京 C.临安 D.大都

  • 12、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

    A.黄巢起义 B.岳飞抗金 C.澶渊之盟 D.戚继光抗倭

  • 13、唐朝时期,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C.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 求取佛教经义

  • 14、有人评价某一农具“自转不息,终夜有声”,“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该农具是

    A.

    B.

    C.

    D.

  • 15、郭沫若诗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城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张吉、陈展、赵锋和秦刚四位同学,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张吉认为它歌颂鉴真不畏辛苦,在异域传播唐文化的高贵品质

    B.陈展认为它批评鉴真横渡东海的盲目性

    C.赵锋认为它既批评鉴真的盲目,同时又称赞鉴真的大义

    D.秦刚认为它说明奈良城的社会风气与唐朝一样

  • 16、下面关于四大名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一部描述宋代农民起义的小说

    C.《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该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D.《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作品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

  • 17、“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 18、“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个皇帝在位

    A. 宋太祖

    B. 宋真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 19、“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交子

    B.火铳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 20、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C.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2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 23、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发明的。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____。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____》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元朝中期,出现了____印刷。

  • 24、西汉司马迁主编的《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 25、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______》,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26、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期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做法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影响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 27、明代中期,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28、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设置________机构所产生的后果。

  • 29、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 30、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北宋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_______。

    (3)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_______。

    (4)抗击沙俄、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

    (5)清朝统一台湾后,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___________。

    (6)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是《________》。

    (7)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

    (1)请列出明朝两部著名的科技著作。

    (2)请列举明朝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3)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列举明朝对外交往的两例事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材料―:

    (1)图①成就最早的发明者是谁?

    (2)请写出图②中李时珍药物学著作名称?

    (3)图③中明长城东西起止点各自到达哪里?

    材料二: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4)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部通史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5)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位诗人是谁?

    (6)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